2004-2006 小老外 41 新王登基(2 / 5)

加入书签

sp;现在回想起自己数年前那篇以“天才陨落”为标题的报道,字里行间虽然满是惋惜,但难免带着高高在上的审视和显而易见的同情。

    如今想来,这对当时的李艺率而言,大概无异于在伤口上撒盐。

    可谁都没想到,当时那名坐在轮椅上瘦弱憔悴的少女会以这样一种姿态在五年以后迎来淬火重生。

    在最初对接工作时她本以为,李艺率因为几年前的那段经历,对她、甚至连带着《留声机》都抱有深深的芥蒂——然而这段时间李艺率的态度却平和得超乎莎曼萨的预料。

    她语气和平地聊起唱片录制的细节,那些沉重又不堪的过往仿佛只是她人生乐章中一段必然的、已然翻过去的间奏。

    谈及为什么在波士顿交响音乐厅录制,又为什么花费重金邀请由BSO的精英成员组成的室内乐团合作录制唱片时,她的语气显得很坦然:

    “我的第一张唱片很有纪念意义啊,想要拥有匹配的资源和配置也是人之常情吧。”

    毕竟她生来就一直在享受最好的待遇嘛。

    莎曼萨忍不住追问:“那有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选择可能会让一些乐评人……嗯,产生一些先入为主的看法?比如,认为这是某种‘富家女的玩票’的任性体现?”

    她问得小心翼翼,李艺率闻言却只是极淡地笑了一下。

    “为什么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她顿了顿,声音清晰,带着些孩子气,可又矛盾地将超越年龄的自我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个世界上总会出现很多刺耳的声音,可难道只因为这一点,我就要听着这些声音遵从别人的意见吗?为什么就不能是由我来发出大声又好听到能让所有人竖起耳朵欣赏的声音来让大家停下质疑为我鼓掌呢?”

    实际上在几年前李艺率日内瓦公开赛夺冠以后,学界也发出过质疑的声音。

    其中大多是围绕她的家世背景,以及老师是著名演奏家的“学阀”属性展开,在对她自身实力发出质疑的同时,甚至上升到了‘古典乐已经变成了有钱人家孩子的角逐名利的工具、早已不再纯粹’这样阶级对立的立场中去——仿佛这样就能把李艺率的所有努力淹没在偏见的洪流中。

    身为受尽宠爱的财阀女,李艺率当然享受了大多数平常人难以企及的物质和优待,自然也说不出诸如‘我的家世变成了我的拖累’、‘希望大家能多关注我作为人本身的闪光点’这类听上去有点类似于烂俗言情剧里无病呻吟的富家二世祖台词。

    她的确是生来就含着金汤匙站在罗马终点,但相比其他成天追求刺激和物质的二世祖们,她不仅没染上任何恶习,反而这样刻苦自律的努力只为在精神爱好上获得更高的追求……这简直是隔壁豪门家的孩子们的完美模板了吧!

    更不用说她为人随和性格超棒,连她的好友小权都直言她是个过分可爱的家伙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