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无益之战(3 / 4)
院,进入屋舍后各自解下头盔。
文丑端坐主位,就问:“二位可知这赵子龙何等人物?”
焦触、马延互看一眼,他们来时就讨论过,赵云也是他们的同龄人,也不是陌生人。
都能算是一郡之翘楚、英杰,早年怎么都有数面之缘。
论出身,赵云出身比文丑还要高,比马延差一等。
焦触回答说:“赵子龙早年投公孙瓒,后追随刘玄德赴任平原,后其兄阵殁,赵子龙辞别刘玄德,返乡治丧。去岁赵大司马挟持天子出井陉口,遣使游说,常山国众多有响应,举赵子龙为郡将,领常山国中尉之职。”
说着焦触去看马延,马延就接过话题:“赵子龙勇武异常,据说不亚赵大司马,赵大司马亦视之为兄。此人文武兼备,乘夜渡河而来,想来有诈。”
文丑听了点着头:“我也以为此乃赵大司马所设诡计,欲要引我奔袭。去岁常山一战时,彼全军撤离时,大司马持弓,赵子龙持矛,两人并骑为大军断后,我军吏士多生敬畏之情,遂不做追击。此事,常山国人也视为一时佳话,多有传播。”
焦触听明白了,文丑不想去奔袭渡河、立足不稳的赵云。
哪怕前部都督沮授传来相应的军令,文丑也会采取十分谨慎的打法,不可能全军压上。
见文丑如此谨慎,焦触、马延都松了一口气。
文丑败绩,死的也是麾下配属的豪强部曲居多,而他们跟着败绩,死的不是亲族乡党,就是家中仆僮、部曲。
所以对外战争,他们风格更趋向于保守。
公孙瓒不一样,那是真的来抢地盘的,必须要强硬还击。
现在赵大司马从中原退军,只是要借道河内西部;如果不是他们进屯射犬,想来大司马麾下吏士连怀县都不会涉足。
事情发展到眼前这一步,的确是河北兵挑衅。
做出挑衅、试探决定的是沮授,可负责执行的却是他们。
这多多少少有一些不公平,如果沮授带着部曲从淇水口向西开赴,一同参战的话,那焦触、马延就是另一种态度。
这时候焦触从怀中取出一卷军令,沉容双手递给文丑:“末将亦以为赵子龙渡河,实乃诱我奔袭之诡计。以末将对大司马的了解,他或许也从敖仓渡河,随赵子龙而来。”
论交手经验,焦触的确可以理直气壮的表示他很了解赵基。
其他交过手的人,基本上不死也是被俘。
文丑从焦触手中接过军令,确认是沮授所发后,也是收敛最后的笑意:“既然都督已有计较,那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