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很识时务(4 / 5)

加入书签

sp;台崇内心也不认同孙策担任齐侯,可赵基那里已有安排,只能退而求其次:“既然乌程侯功勋不足,那就暂不论齐侯一事。子乔公,就牧守青州,拜后将军二事如何看?”

    刘松不语,侧目去看许汜、王楷,没想到这两个吕布、陈宫的傀儡木偶此刻依旧装聋作哑。

    种辑也随台崇一起表态:“子乔公,袁术造逆于南国,袁绍据有河北,今又跨河兼有青州,实为国家之隐患。孙策骁猛,其父子尽皆忠烈,使之镇守青州,可绝袁绍窥伺社稷不臣之望。”

    “有理,刘某附议。”

    刘松语气干哑,反正尊号侯爵是不能轻授的,这是他的底线。

    五位侍中里就他是宗室出身,必须坚守这个底线,可不能学那个追随王莽的刘秀。

    刘松妥协后,与台崇、种辑一起去看许汜、王楷,结果这两个人依旧不肯表态。

    两票否决,就能阻止议案。

    可王楷、许汜都不想站出来做得罪人的事情,台崇、种辑对推行这条议案的心思又不是很强烈。

    这种沉思、静默中,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五个人离开议事的偏殿,台崇与种辑走在一起,低声表达自己的忧虑:“大司马所表刘勋、刘偕一事至今无所成,刘氏兄弟又举义追随刘玄德进讨淮南。若其不满,反投袁术,此祸追究下来,门下省诸公俱是难逃。”

    种辑闻言也是无奈,孙策这边的任命被卡住,刘勋、刘偕也被卡,他有什么办法?

    他也想平静执政,稳定发展三省制度。

    三省制度设计用意很是精妙,天子夺权也很是方便。

    只有门下省、尚书省是无法走完公文程序的,天子掌控的中书省稍稍卡一下,赵基、吕布就无法发布什么朝廷的诏命。

    正是中书省这里配合着,所以内外政令通畅,大有中兴之望。

    不管赵基还是吕布,强夺中书省控制权,那就坐实了权臣之名。

    天子、公卿最后的期望被打碎,自然会采用最后的暴力手段。

    三省制度又是赵基推出的,所以赵基不可能主动破坏三省的均衡与默契。

    难的是吕布,再过三年天子年满二十,忍了这么久,到时候肯定要亲政。

    首当其冲的就是吕布,吕布敢不敢信任天子,将手中这份执政权力交割给天子?

    台崇、种辑忧心之际,赵基的信使开始向雍丘城内的宋宪传令。

    命令宋宪天明时分撤回圉县。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