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一北一南(3 / 5)

加入书签

;   耿苞简单回答,不愿意在这个事情上多做回答。

    这时候沮授也引着属吏走到近处,这属吏端着木盘,盘中是许多竹简。

    就见沮授说:“河北政务已积压两日,急需袁公批示。”

    耿苞也不好阻拦,就说:“仆这就遣书吏通报袁公,是否同意还要看袁公心意。”

    见耿苞不去自己通报,沮授神情不快:“卿欲何为?”

    “奉袁公命令,将驰往濮阳面见曹子修。”

    说着耿苞对沮授、许攸拱手长拜,两人也是回礼,目送耿苞阔步离去。

    耿苞不愿耽搁,虽然他是冀州大姓,可也不想卷入本地、外地士人之间的争斗中。

    能被袁绍选为典掌机密的主簿,一来是耿苞年龄相对小一些,适合做这种昼夜值班的高强度工作;第二就是耿氏一族有灵活的立场,袁绍的立场就是耿氏的立场。

    耿氏家学深厚,在意的只是袁绍能否在一场场战争中取胜,并不在乎主导者是河北士人,还是外州士人。

    只有赢到最后,拥有的一切地位才有传承的意义。

    至于眼前沮授、田丰、审配与许攸、郭图、辛毗、逢纪等人的争斗……在耿苞看来有些小家子气。

    这也没办法,这些人固然是一方名士,或者族大兵强,但论底蕴,与耿氏这种两汉勋贵传承的家族没法比。

    为了避免陈琳为难,耿苞也是悄悄传达袁绍的授意,让令史陈琳早作奏表相关的工作。

    有了相应的草稿后,袁绍那里状态调整好后召见陈琳,陈琳也能当场完成工作。

    现在河北人、外州人都急于见到袁绍,想对袁绍倾诉己方的意见,偏偏此刻袁绍谁都不见。

    谁都不见,反而能维持均衡。

    只要袁绍不调动军队、物资,即便见不得袁绍,这些人也能继续等待。

    可若是见了其中一方的人,那另一方的人就急了。

    所以耿苞谁也不帮,贯彻袁绍的意志,保持中立。

    身为冀州大姓子弟,他的中立看似美好,本质上不讨河北人的喜欢,外州人也不会信赖耿苞。

    这注定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工作和立场,可也没办法,耿苞若有了倾向性,他的主簿也就做到头了。

    比起外放县令长或郡守,还不如留在袁绍身边做个主簿,主簿典掌机密,对全局拥有影响力。

    就在耿苞在孤臣这条路上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