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进化(1 / 5)

加入书签

    最最重要的是:相比起没多少钱买爵位,且犯罪也犯不了多大事儿的底层民众,以及舍不得用爵位抵罪的贵族——商人,是很需要爵位‘可用于抵罪’的属性的!

    一方面,是在这遥远的史前时代,商人们的犯罪频率,其实是很高的。

    尤其是在当今汉室,在太祖高皇帝结束秦末战火后,不过五十年后的当今汉室,平均每十个成功的商人,就有至少九个人的第一桶金,是源自打家劫舍。

    倒不是山贼那般,入村庄抢劫、抢掠;

    而是在行商途中,与其他商队结伴而行,经过人烟稀少的地方时,杀人越货,获取第一笔启动资金。

    再用这笔启动资金,一边做着赶紧生意,一边积蓄找机会‘杀人越货’,经年累月之下,才能积攒到被太史公称之为‘富可敌国’‘财累巨万’的庞大财富。

    说白了,这年头、这世道的商人,屁股底下就没一个干净的,手上就没一个是没上过血的。

    真正没害过人、手上没沾过血的,早就成了别人手上沾的血、早就成了荒山野岭中,某个不知名坟堆内的枯骨。

    这也正是这个时代,整个社会都对商人系统性鄙视、歧视,甚至敌视的原因之一。

    ——在官府、在统治者看来,商人作为流动人口,其动向难以掌控;

    出门就是一年半载,去了哪儿、干了什么,谁都说不清。

    说是商人,真上了路,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把脸一蒙,刀剑一拔,就化身为匪盗!

    货抢完了,人杀完了,取下蒙脸布,洗净剑上血——你猜怎么着?

    人家又变回商人了!

    就像是草原游牧之民,因为其‘游牧’‘不定居’的特性,而使得草原上的统治者,无法有效达成集权统治一样;

    商人,便此成了华夏农耕封建王朝中,那唯一的不可控因素。

    偏偏你不让他游商还不行;

    没了这些脸厚心黑,贪婪无度的商人,天下财货还真就无法流通。

    没办法,华夏统治阶级就只能一边骂、一边鄙视,一边发牢骚,一边又不得不默认这些不稳定因素继续存在。

    这就使得商人群体,但凡是能成为‘商人’的,便都是即有不光彩、不堪回首、经受不住追究的过往,同时又因为这些过往,而养成了畸形的法律观念。

    游走于法律边缘,已经不足以形容他们了。

    很多时候,遇到很多事,他们脑海中本能出现的解决方式,都不是沟通、谈判,而是杀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