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就怕贼惦记(1 / 6)

加入书签

    在最开始,对于河套地区的高配合度,汉家朝堂之上,还颇感一阵豪迈。

    ——你看看你看看!!!

    草原上日子过的最好、最富足的河套地区,真到了我汉家手里,那也照样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这说明什么?

    说明在汉家掌握河套之前,草原游牧民族的日子,哪怕是日子过得最好的河套地区,也仍旧难忘汉家之民项背!

    一俟汉家掌握河套,河套地区的游牧之民,有了‘做汉民’的机会,不也照样是上赶着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刘荣有意无意的提醒,朝堂内外才终于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事出反常必有妖。

    游牧民族,是信奉丛林法则,是奉行‘有奶便是娘’的现实主义价值观没错;

    但与此同时,游牧民族对其他不同的文明,乃至同为游牧民族的其他部族,都有着极为强烈的排外情绪。

    其中,又尤其以华夏农耕文明,为个中‘翘楚’。

    ——在游牧之民看来,农耕之民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给抗风险能力低,动不动就要濒临破产,乃至濒临家破人亡的游牧民族,提供无限的容错量的。

    如何提供?

    简而言之,便是在草原上不够顺遂,资源不够充足的光景,供游牧之民南下抢掠,以补充度过当年冬天的物资。

    再加上如今,掌控草原的匈奴人、匈奴单于庭,极其提倡草原上的男丁自幼磨练武艺,倒也颇应了后世那句:领居屯粮我屯枪,邻居就是我粮仓。

    在匈奴人看来,让每一个牧民都自幼磨练武艺,掌握精湛的骑术、射术,便是‘屯枪’;

    而汉家之民辛勤劳作,躬耕为业,则是毋庸置疑的‘屯粮’。

    这就导致草原游牧之民,在面对华夏农耕文明时,总是有一种迷之优越感。

    ——汉人?

    ——哦,负责给咱们游牧之民种地、种粮食的奴隶啊……

    ——什么?

    ——你说他们,不是我大匈奴的奴隶?

    ——有什么区别?

    ——反正只要有需要,我们随时都可以去抢他们的粮食……

    所以在草原上,汉人的商队也好,使团也罢,都总是得不到游牧之民足够的尊重。

    每当汉人面孔出现在草原,游牧之民的第一反应都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