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战略蓝图(1 / 6)

加入书签

    北方匈奴,是短时间内无法彻底解决。

    东北的朝鲜半岛、南方的岭南百越,则都是武力解决不划算,不动用武力不好解决的情况。

    结合实际情况,刘荣心中也有了大致的思路。

    ——匈奴人有心避战,就意味着未来短时间内,汉家很难和匈奴人,再打一场高阙之战级别的中大规模战役。

    既然和匈奴人打不起来,那朝鲜半岛、岭南百越,也就未必是完全不能动武的了。

    至少二者其中一个,是汉家可以尝试着通过武力解决的。

    而在二者之间,刘荣比较倾向于通过武力,解决朝鲜半岛的问题;

    岭南百越,则通过其他手段解决。

    原因也很好理解。

    ——过往千百年间,朝鲜半岛,终究不是始终沐浴在华夏文化的雨露当中。

    朝鲜半岛和华夏文明第一次产生交集,是商末周初,商纣王帝辛的叔父箕子遁走朝鲜半岛,建立箕子朝鲜政权,并在随后得到周朝的认可。

    之后,朝鲜半岛仍旧和先前一样,与华夏中原并无往来。

    众所周知,文王拉车八百步,周朝享国八百年。

    周祚八百年,再加短暂一统数十年的秦,以及有汉以来近六十年;

    林林总总算下来,箕子于朝鲜半岛建立政权,已经是九百多年前的事了。

    九百年前,商朝灭亡、周朝将兴之际,殷商王族箕子跑去朝鲜半岛,建立国家,而后失联数百年。

    从箕子建国,到朝鲜半岛下一次与华夏文明扯上联系,已经是六七百年后,战国时期的燕国降服箕子朝鲜。

    而且,箕子朝鲜臣服燕国,也并非直接成为燕国郡县,而是以类似附属国的性质,继续存在于朝鲜半岛,几乎不受燕国任何方式的支配,顶多就是朝贡之类。

    如此百十年,秦一扫六合,燕国灭亡,箕子朝鲜恢复为独立政权;

    再下一次——也就是第三次和华夏文明扯上关系,便是五十多年前的汉室初。

    燕王臧荼谋反,太祖高皇帝刘邦御驾亲征,臧荼兵败身亡。

    臧荼身死,其部众、属从自然作鸟兽散,其中一人,便是东走朝鲜半岛,向箕子朝鲜寻求庇护,并最终鸠占鹊巢的卫满。

    …

    便这么一桩桩、一件件,掰着指头数下来,就不难发现:对于朝鲜半岛的原住民,以及原有的‘文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