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集思广益?(1 / 5)

加入书签

    按照原本的历史时间线,今年,也就是天子荣四年,其实本该是孝景皇帝十年(中元三年)。

    而在那个历史时间线,太史公对于汉室几年的记载,也不外乎以下几点。

    ——罢黜诸侯国的御史中丞一职,以从根本上削夺诸侯王任命、审查官员的权力;

    匈奴有两位小王来投,均被恩封为彻侯;

    敕封孝景皇帝刘启的第十三个儿子,即皇十三子刘乘为清河王;

    除去以上这三件大事可堪一书的大事,剩下的,也不过是三月彗星出西北、四月地动、九月戊戌晦日食之类的地理、天文变化。

    而在那个原本的历史时间线,于孝景皇帝晚年,还曾发生一件大事。

    ——景帝最后一年,匈奴军臣单于率军入边!

    凡匈奴百蛮叩边者数以十万,边墙遍布疮痍,岌岌可危!

    胡南下,掠雁门、北地、代、上四郡民口,足有四成!

    胡先锋锐骑大破雁门,兵峰直指京兆!

    甘泉为胡先锋所焚,漫天狼烟距长安不过百十里,清晰可见。

    这一重大事件,被后世的史家称之为:凌辱之恨。

    很显然,在刘荣所身处的这个时间线,汉家已经不存在被'凌辱之恨'的可能了。

    只是刘荣就汉匈总体战略一事,召见朝中老将时,却意外招来了窦老太后的两位子侄:丞相魏其侯窦婴,以及太仆南皮侯窦彭祖。

    一场军事会议,两位窦氏外戚子侄却不请自来——哪怕此二人一个是百官之首的丞相,另外一个也同样是在朝九卿,也还是让其与众人一阵摸不着头脑。

    但刘荣对此,却是没有表现出丝毫异常。

    究其原因,就不得不提到窦氏一族——尤其是窦老太后的'发家史'了。

    太祖高皇帝年间,清河郡观津县窦氏生下一女,讳曰:窦漪房。

    窦漪房上有一兄,讳:窦建,字长君;下有一弟,讳:窦广国,字少君。

    窦父经历秦朝动乱,不远为乱世所波及,便带着家中妻儿老小隐居观津县,不问世事,过着清贫的垂钓生活。

    日子就这么平淡的过着,直到窦父于垂钓时坠河而亡,原本还算勉强能过活的窦氏,瞬间便失去了家中唯一的顶梁柱。

    窦母体弱多病,家中重担,便落在了家中长子:窦建窦长君的身上。

    彼时窦建年幼,家中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