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考题(1 / 6)

加入书签

    天子荣新元二年,秋八月十四。

    距离华夏历史上的首次秋闱,仅仅只剩六天,本次秋闱的地点才终于确定下来。

    根据朝堂官方拟定的方案,本次考举分三轮,分别于秋八月二十、二十三,以及二十八日举行。

    考试地点由还未被正式拆分的内史属衙,按考场大小划分。

    甲考场,位于长安西郊,上林苑外围区域,一处被荒废的旧军营,共容纳两千名考生;

    乙、丙、丁三个考场,均位于蓝田县附近。

    作为并不曾被荒废,却也并非日常使用的大型军事重镇,蓝田一带的军营、校场,无疑是完美解决了本次科举的场地问题。

    三个考场分别位于蓝田县城东、西、北三侧,是用于‘非常时期’大军集结的军营。

    这三个考场,总共容纳了九千名考生。

    至此,甲乙丙丁四个考场,便已是容纳了一万一千名考生。

    却依旧还有考生没有安排完。

    所以,内史属衙不得不上书天子,借用了长安南郊,原属于南军的一处老旧军营。

    曾几何时——也就是太祖高皇帝年间,拥有五部校尉,共计一万兵马编制的南军,也是和北军七校不相上下的禁卫武装。

    但随着吕太后驾崩,诸吕祸乱长安,太尉周勃一句‘刘氏左袒’,便率领北军冲击宿卫未央宫的南军;

    尤其是周勃率领下的北军最终得胜,成为‘平乱王师’,南军却损兵折将不说,还被判定为‘助纣为虐’的乱贼余孽后,号称长安两支禁军之一的南军,其实早就今时不同往日了。

    太宗皇帝年间,南军在整个权利决策层或有意、或无意的推动下,逐渐发展为了丰沛元从、山东父老们安排自家不屑子弟的集中营。

    时至今日,旧丰沛元从群体,也基本已经形成了固有概念。

    ——凡族中子弟,能学兵法学兵法,没天赋的就习武;

    习武都没天赋的,就从文。

    再不行,就塞进皇宫里‘荫为郎’,镀一层金出来,然后去混官场。

    实在实在不行了——以上这种种道路没一个走的通了,兵法看不懂、武艺练不好、文才学不会;

    乃至于连基本的人情世故都没有、察言观色都不会的高纯度废物,就只能塞进南军去混日子了。

    这也就使得南军,作为曾经与北军起名的精锐禁军,便不可避免的、愈发便的懒散、懈怠。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