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战书?(2 / 5)

加入书签

告急时,匈奴家庭的‘家主’也还是会策马而出,拼着再也回不来的可能性,去不择手段的猎取食物。

    而在部族征召战卒时,也还是由这位享有无数特权的匈奴男性,骑上自己最强壮的一匹马,装备起自己所有的武器装备,去为自己的部族浴血奋战。

    在刘荣看来,匈奴人的生活方式,其实很像非洲的狮群。

    ——雄师看上去无所事事,整天就到处瞎晃悠,又或是梳理毛发;

    但实际上,雄师‘瞎晃悠’是在巡视领地,梳理毛发,则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健康,更‘不好惹’,以尽量兵不血刃的吓退来犯之敌。

    同样的道理:匈奴男人看上去无所事事,平日里似乎就是到处去玩、去嗨;

    但实际上,匈奴男性的玩,玩的是射箭、摔跤,是在磨练武力,以求在必要时,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家庭。

    这样一来,匈奴男性‘不事生产’,就很容易理解了。

    而匈奴女性,即需要负责加工食物、照顾孩子等重担,又因为生理方面的不同,而天然不具备畜牧所需的体力。

    这就使得在这样一个匈奴家庭当中,负责照顾牛羊牧畜,并获取牛奶、羊奶的,就只能是奴隶。

    又或者说,这个时代的匈奴人,其实很像古雅典文明时期的斯巴达人。

    ——男人从出生开始,不是在打仗,就是在为打仗而强身健体、磨练技艺;

    女人则负责家庭内外的琐事,尽好妻子所应尽的责任。

    而负责生产的,是奴隶——只需要一次性购买,就可以长时间为自己免费劳动的劳动力。

    实际上,匈奴人每一次南下入侵,其实也都是为了抢掠人口。

    男人、女人、孩子——只要不是垂垂老矣的老人,就能带走多少带走多少。

    男人不用说——现成的壮劳力,无论是留着用还是卖出去,都是一笔相当不菲的财富;

    女人更不用提:自己是个奴隶不说,还是生出一个又一个奴隶,简直就人形摇钱树!

    至于孩子,虽然体力差一些,但也有其优势——三观尚未定型。

    只要下足了功夫,未必就不能培养成一个人高马大,却对自己忠心无比的贴身忠仆。

    匈奴人过去的每一次入侵,几乎都是在秋后。

    因为秋后,意味着经过一整年的蓄养,匈奴人的马匹已经吃了满身肥膘,正处于最好的状态;

    经过一年的游牧,匈奴人也大都回到了相对温暖的草原南部,距离汉边并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