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小说家言(1 / 6)

加入书签

    在绝大多数后世人印象当中,汉武大帝刘彻,就好像是生下来就成了汉武大帝。

    很少有人知道文景之治的缔造者,是汉武大帝的父祖;

    很少有人知道汉武大帝,并非是汉景帝的长子,而是庶出十子。

    ——很少有人知道刘荣,以及包括刘荣在内的、汉武大帝的九位异母兄长。

    自然,知道汉武大帝并非一帆风顺——甚至一度险些被祖母:窦太皇太后一脚踢下皇位的人,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六岁做太子,十七岁加冠成人,即皇帝位,临朝掌政;”

    “一手建元新政,却被皇祖母随便一翻手,便全然取缔。”

    “父皇给留的党羽、编织的羽翼,都因为一个可笑的建元新政悉数葬送。”

    “若不是有馆陶姑母——有丈母娘从中斡旋,便差点就成了昌邑王的前辈?”

    “嘿;”

    “汉武大帝…”

    端坐在未央宫宣室正殿的御榻之上,回忆起原历史时间线当中,汉武大帝在即位初期的举措和遭遇,刘荣只一阵止不住的摇头失笑。

    不可否认:汉武帝刘彻,确实是华夏历史上数一数二,且非常值得史官大书特书的雄主。

    但在刘荣看来,弟弟刘彻——或者说十弟刘彘在原历史时间线上的表现,却并没有后世人印象中那么完美。

    除了军事战略上的巨大成就,历史上的汉武大帝在其他方面,多少显得有些稚嫩。

    ——至少比起祖父汉文、父亲汉景,汉武大帝的权谋、手腕,都逊色了不止一点半点。

    而和这位在原历史时间线上,险些成为华夏第二位被太后废黜皇位(第一位是吕后废前少帝刘恭)的弟弟相比,刘荣无疑更理智,也更现实。

    历史上,才刚即位的汉武大帝以为自己坐了皇位,就默认大权在握了;

    以为一个金屋藏娇的弥天大谎,就能把东宫彻底稳住,完全不用担心被祖母捅刀子了。

    于是撸起袖子,热火朝天一场干下来,等到了被祖母赶去高庙面壁思过的时候,武帝爷身边,却愣是连一个值得信任的宫人都没有…

    刘荣不一样。

    刘荣没有弟弟那么好的命。

    六岁的刘荣不是太子,十七岁的刘荣也没有加冠成人、即位掌政;

    从出生的那一天开始,刘荣便沐浴着阴谋诡计、明枪暗箭长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