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变天了吧?(3 / 8)

加入书签

p;  但刘荣能确定的是:对于天子启而言,重要的绝不是栗姬喊没喊那声老狗,而是在栗姬这个明显会突破下限的预备太后面前,太子刘荣,究竟能否掌控住局面。

    哪怕只是中人之姿、守成之君,也总好过废长立幼,立年仅六岁的皇十子刘彘,以致日后主少国疑……

    帝王的本能,驱使天子启下意识思考起替代方案:如果废掉太子刘荣,还能立哪个儿子?

    掰着指头数下来,天子启无奈的发现:若是废了长子刘荣,那唯一能让自己稍安心些的,竟是年仅六岁的皇十子刘彘?

    但被刘荣下意识忽略掉,或者说是今天才意识到的是:之所以会这样——刘荣之所以会成为‘众矢之的’,恰恰是因为刘荣,天生就具备九成九以上的机会,成为汉家继文、景之后的下一任天子!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反过来说:风欲摧者,必为秀林之木……

    “——因为父皇不会允许。”

    无论太子刘荣是否合格,栗姬这个明显不合格的‘储备太后’,都让天子启难以安心。

    缓过神来,刘荣只觉一阵无尽的轻松、舒爽,传遍四肢百骸。

    其余几王的移封事宜,也由奉常祭礼官以祭辞的形式,‘汇报’给了天神。

    按照原本的祭典进程,天子启接下来,便要当着社稷、当着天神的面,具体说一说接下来这一年,汉家关于农事的安排。

    比如哪里遭了灾,朝堂要抚恤啊~

    又或是哪里缺水,朝堂要凿个渠啊~

    再便是哪里粮食歉收,朝堂要开仓放粮、平抑粮价之类。

    与会众人有关于粮食、农事方面的奏疏,也同样可以在这个场合提出。

    ——当然,前提是不能太叛逆,不能把汉家朝堂内部的分歧,摆到社稷、天神的面前。

    在封王结束之后,天子启刻意沉默了一会儿,其实也是在等祭坛下,响起百官公卿请奏的唱喏声。

    却不曾想:第一个站出身来的,居然是仍将年仅三岁的胶东王刘彘抱在怀中,且还没正式搬进太子宫的刘荣……

    “太子……”

    “有话要说?”

    下意识想要暗示刘荣‘别节外生枝’,待看见刘荣目光中,那异于常日的明亮,天子启不由话头一滞;

    明明暗下还在思考,嘴上的话却已经脱口而出——竟是有些期待起刘荣接下来的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