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怎么可能会累(5 / 7)

加入书签

    阿兰-休斯顿顶替下佩顿,佩顿嚼着口香糖嘴里骂骂咧咧,他开局的表现相当糟糕,面对阿甘和高大的中国队,突破受限的他打得很难受。

    而休斯顿登场后,马上有所斩获,接到加内特的策应,右侧接球急停跳投命中拿下两分,美国队进一步迫近了比分。

    中国队则不紧不慢,围绕着甘国阳为核心打阵地,甘国阳知道不能急不能快,否则进入美国队的反击乱战节奏,就很难打了。

    中国队最重要的就是成功率,一旦不中被美国队打反击,仅靠甘国阳一个人,退防阻挡有难度。

    上半场比赛20分钟,在没有各种暂停的干扰下,比赛进行的非常顺畅,中国队进攻成功率确实相当高。

    甘国阳节奏把控已经到了化境,什么时候该怎么打,进攻从什么地方发起,如果打不中后招怎么办,他脑子里都想的很清楚。

    他确实没有伯德、魔术师约翰逊那样灵光一现的超强的传球天赋,但他的赛场感知力和大脑计算力是历史顶级的。

    而且他积累了非常丰富的赛场经验,很多时候他的传球、转移,已经不再依赖战术套路,而是下意识。

    贝尔曼在训练中心给中国球员上课,让大家背战术是有效果的,中国球员的战术素养有显著提升——前提甘国阳来掌舵。

    他接连看到王治郅在侧翼,姚明在篮下,胡卫东在三分线有机会,他会做出最好的选择:自己中路突破。

    连着打几个,再传球,再策应,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弄得美国队摸不准中国队的进攻路数。

    就这样,中国队开局5分钟建立的优势,竟然一直勉强维持到了半场结束,中国队54:50,领先美国队4分。

    美国队后面经过调兵遣将,逐渐找到了比赛状态,他们利用中国球员个人能力相对不足的弱点,不断打反击,不断打错位。

    中国队这边也不夹击,因为不知道夹谁,美国队阵容均衡,每个点都能抗一定进攻量,所以包夹谁都不行,干脆就坚持联防和单防。

    当然,在中国队的比赛预案中,是有包夹策略的,而且对谁包夹如何包夹有细致的研究,只不过小组赛第一场,教练组不准备用这些招数。

    和1992年不同,这次奥运会甘国阳回归,男篮兵强马壮,秣马厉兵,目标就是奥运会金牌!

    在准备会,热身赛阶段,甘国阳反复和大家强调了,我们的目标就是金牌,美国就是最大的对手。

    不过在通往最终之地前,中国队需要讲究一些战略,毕竟论整体实力,中国队在各支球队中并不具备绝对优势。

    下半场比赛开始后,美国队进行了策略上的变化,佩顿和基德不再盯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