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长河(3 / 6)

加入书签

nbsp;在不如意十之八九的人生中,如果有一个总是满足你期待的运动员,他产生的心灵能量是巨大的。

    “他不只是一名篮球运动员,”混迹NBA多年,后来成为ESPN资深篮球记者、总编辑、体育传记作家的吴志雄总结说:“在他之前,没有哪个运动员能像他这样,他打破了很多商业规律,冲破了很多歧视和种族偏见,成为了流行文化的一个标志,一个精神图腾式的运动员。”

    “这不仅仅来自于胜利和冠军,很多人只看到了表面,胜利和冠军当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他的做派,他的亲密感,他的可靠性,他的忠诚度……嗯……他的成就很高,但他本人并不高高在上,相反他就在球迷的身边。你敢相信么,在一个种族隔阂严重的国家,在一个亚裔普遍受忽视的国家,几乎每个少年的家中都会有阿甘的海报贴在书房、卧室里,这是阿里、贝比-鲁斯都无法做到的。”

    “他塑造了一代美国人关于篮球,关于胜利的记忆,大家都亲切的喊他阿甘,或者桑尼,而不是他的大名。”

    吴志雄在做这一总结时,将时间拉回到了1990年,2月15日,芝加哥体育馆。

    在球员通道里,吴志雄在想办法挤进开拓者的更衣室,对甘国阳进行一次赛前采访。

    开拓者在全明星赛后刚打完超音速,休息一天后,马上前往芝加哥,即将和公牛进行本赛季的第二场大战。

    又一次甘vs乔,关注度一如既往的火热,客场更衣室被挤的水泄不通,吴志雄根本就进不去。

    早在1985年第一次甘乔大战时,当时还是《洛杉矶时报》记者的吴志雄就对甘国阳进行了专访。

    当时他收了Avia和耐克的钱,帮助两家公司对两人的对决进行大肆炒作。

    如今五年时间过去了,不需要媒体炒作,两支球队的对抗热度已经高到不可思议。

    一个赛季两次的甘-乔大战,其中又以芝加哥战场的对决最引人瞩目。

    因为在波特兰,实力本就占优的开拓者打客场作战的公牛,经常泰山压顶,不给公牛机会。

    公牛只有回到芝加哥老巢,以逸待劳,方有和开拓者鏖战之力。

    所以甘-乔大战,在芝加哥的比赛往往最为经典,总是能打出精彩名局。

    赛前赛后,想要从两个巨星身上获得只鳞片爪的媒体记者数不胜数,这可是收视率和报纸杂志销量的保障。

    早几年,吴志雄靠阿甘高中队友的身份在《洛杉矶时报》找到了一份记者工作,但受限于专业和肤色,这几年他的事业一直难有大的进展。

    从阿甘身上捞得新闻行业“第一桶金”的吴志雄,不想止步于阿甘,不想总是挂着“阿甘前队友”的名号,靠写一些“阿甘秘闻”来糊口度日。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