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釜底抽薪:秦枫的谈判艺术与凌云智服的破冰之旅(1 / 4)
合。夜色如墨,秦枫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俯瞰着城市的璀璨灯火。手机里王总的声音犹在耳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虑:“小秦,这个项目对公司未来三年的布局至关重要,凌云智服那边……你有几成把握?”
秦枫深吸一口气,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玻璃。“王总,请您放心,我们比您更着急项目的成功。”他语气坚定,不容置疑,“我们正在想办法。凌云智服的方案和技术实力确实是首选,但他们的报价和条款有很大水分,而且,我们发现他们内部可能存在一些信息不对称或者说……操作上的‘灵活性’。如果能抓住这一点,或许能争取到更好的条件,甚至可能不仅仅是价格上的优惠。”
挂了电话,秦枫揉了揉眉心。桌上摊着的是凌云智服那份厚厚的提案,以及他团队连日来搜集、分析的各种资料。凌云智服,行业内的翘楚,技术壁垒高筑,几乎是这个“智慧城市大脑”项目的唯一理想合作伙伴。也正因如此,他们的报价高得离谱,条款也极尽苛刻,仿佛吃定了秦枫所在的“宏图科技”。
“水分”和“灵活性”,这是秦枫经过反复推敲后,找到的两个突破口。水分,意味着有议价空间;灵活性,则暗示着对方内部可能并非铁板一块,或许存在可以利用的缝隙。
**第一步:投石问路,锁定关键人**
秦枫没有直接去找凌云智服负责此项目的销售总监——那个以强硬和狡猾着称的张涛。他知道,直接谈判,面对的将是张涛精心构筑的防线和漫天要价。
秦枫把目光投向了凌云智服内部另一个关键人物——技术部的副总工程师,李工。李工是业内知名的技术专家,为人耿直,对技术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和自豪感。秦枫通过几次行业会议,与李工有过几面之缘,对他的性格有所了解。
秦枫以探讨技术细节为名,邀请李工吃了顿饭。席间,秦枫绝口不提价格和商务条款,只是虚心请教项目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对凌云智服方案中的亮点不吝赞美,尤其对李工主导设计的几个核心模块表达了由衷的钦佩。
“李工,您设计的这个数据中台架构,前瞻性太强了!我们内部讨论时,都觉得这才是未来城市管理的核心引擎。”秦枫真诚地说。
李工被捧得很舒服,加上本身对技术的热爱,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两人从技术细节聊到行业趋势,又聊到各自公司的发展。
酒过三巡,秦枫看似不经意地叹了口气:“可惜啊,这么好的技术方案,我们公司上下都非常认可,就是……唉,预算方面压力太大了。我们王总也是下了很大决心,但董事会那边……”他没有说透,只是摇了摇头,露出一脸无奈。
李工皱了皱眉,他是技术派,对商务上的弯弯绕绕不太敏感,但他深知这个项目的技术价值,也希望自己的成果能落地。“秦经理,张涛那边报价确实……嗯,比较‘市场化’。你们预算大概差多少?”
秦枫心中一动,李工果然上钩了。他没有直接报数字,而是苦笑道:“李工,不瞒您说,如果完全按张总监给的报价,我们这个项目至少要砍掉三分之一的功能模块,那效果就大打折扣了,说实话,也辜负了您的心血啊。”他巧妙地把话题又拉回了李工的技术成果上。
李工的脸色有些凝重。他知道张涛为了业绩,报价确实偏高,而且喜欢在附加服务和后续升级上做文章。他沉吟片刻,道:“秦经理,技术方案上,有些非核心的增值服务模块,其实是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调整的。如果你们预算有限,可以考虑只保留核心功能,那些锦上添花的东西,以后有需要再升级也不迟。”
秦枫要的就是这句话!他立刻表示感谢:“太感谢李工指点了!我们回去一定好好研究一下方案,看看哪些是可以优化的。如果能在保证核心功能和效果的前提下精简一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