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星河入梦:当金融科技照亮乡土中国(2 / 4)
智能农机、物联网设备厂商合作,获取土地耕种面积、作物种类、播种施肥量、灌溉情况、病虫害防治记录、产量预估等。
***经营数据**:对接农产品电商平台、批发市场、冷链物流企业,掌握农户的销售渠道、交易记录、回款情况。
***行为数据**:开发面向农户的APP,提供农技指导、市场行情、政策解读等服务,记录农户的使用频率、关注领域、学习行为。
***外部数据**:整合政府部门的土地确权数据、农业补贴数据、气象数据、病虫害预警信息,以及第三方信用信息。
这些海量、多维、动态的数据,经过“农金云”自主研发的AI算法模型处理,便生成了独特的“农事信用分”。这个分数不像传统的个人征信报告那样冰冷,它鲜活地反映了一个农户的生产能力、经营水平和履约意愿。
山东德州的种粮大户李建国,就是“农事信用分”的受益者。老李种了两百多亩地,去年想扩大规模,引进一套新的灌溉设备,却苦于没有抵押物,跑了几家银行都吃了闭门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通过村里的“助农服务站”注册了“农金云”APP,并授权平台获取他的农机作业数据和过往的粮食销售记录。
让老李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农金云”就通过合作银行给他推送了一笔30万元的信用贷款额度,利率远低于民间借贷,期限刚好覆盖整个种植周期。“我啥抵押都没给,就凭我地里那些‘数据’,银行就敢把钱借给我?”老李至今回想起来仍觉得不可思议。
这笔贷款让老李如愿引进了新设备,加上“农金云”APP上专家提供的精准种植方案,去年他的小麦亩产提高了15%,纯利润增加了近20万元。“以前借钱看脸看关系,现在借钱看数据看实力,这才是真格的!”老李逢人便夸。
截至目前,“农金云”已经累计服务了全国28个省份的超过500万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帮助他们获得信用贷款超过800亿元,不良率控制在1.5%以下,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数据,正在悄然改变着农村金融的生态,让信用真正成为农户手中的“金钥匙”。
**三、滴灌式金融:精准赋能产业链每一环**
秦枫深知,农业现代化不是孤立的,它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从育种、种植、养殖,到加工、仓储、物流,再到销售、品牌、消费,每个环节都需要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农金云”的目标,是打造一个覆盖农业全产业链的金融科技服务平台。
在育种环节,“农金云”与国内多家农业科研院所合作,为科研团队提供研发资金支持,并通过区块链技术对种子的研发、培育、审定、销售全过程进行溯源管理,保障优良品种的知识产权,激励更多突破性品种的诞生。沐沐口中的“星星”,或许未来真的会是一种产量更高、口感更好、抗病性更强的新型小麦品种。
在种植养殖环节,除了面向农户的小额信用贷款,“农金云”还创新推出了“订单贷”、“仓单贷”、“活体抵押贷”等产品。例如,农户如果与某食品加工企业签订了购销合同,可以凭合同在“农金云”平台申请贷款用于生产;如果农户将收获的粮食存入指定的智能粮仓,粮仓会自动生成电子仓单,农户可凭电子仓单向合作金融机构申请融资。
针对农产品“丰产不丰收”、“价贱伤农”的痛点,“农金云”还引入了期货和保险工具。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农户提供价格预测和风险管理建议,引导他们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同时,他们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气象指数、价格指数、产量指数的“保险+期货+信贷”复合产品,为农户撑起“保护伞”。
在加工和流通环节,“农金云”为农业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中小微企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