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青蔬沙拉的困局与破局之眼(1 / 4)
秦枫的办公室,如今已是真正的“网红地标”。窗外是繁华都市的车水马龙,窗内却弥漫着一种奇异的宁静与专注。自从“老李记”从一个濒临淘汰的卤味小摊,一跃成为现象级的国民小吃品牌后,“秦枫”这个名字,便成了“点石成金”的代名词。每天,形形色色的商家代表怀揣着焦虑与希冀,穿过拥挤的等候区,只为能与这位传说中的品牌策划鬼才面谈片刻。
秦枫并非来者不拒。他有自己的筛选标准——不看行业大小,不看当前规模,只看产品本身是否有“魂”,创始人是否有“信”。太多看似光鲜的项目,在他犀利的剖析下,往往暴露出内核的空洞与浮躁。而当“青蔬沙拉”的创始人林薇,带着一份精心准备却略显单薄的商业计划书走进他办公室时,秦枫从她眼中看到了一种久违的东西——理想主义的光芒,以及被现实打磨后的疲惫与倔强。
林薇,典型的海归精英,名校营养学背景,对健康饮食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她创立“青蔬沙拉”的初衷,是想把国外流行的健康轻食理念带回国内,让忙碌的都市人能便捷地享用到真正营养、新鲜、无负担的食物。她的产品确实过硬:食材精挑细选,每日冷链配送,酱料自研零添加,甚至连包装都采用可降解材料,处处透着“高级感”和“责任感”。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新式茶饮”、“网红烘焙”等赛道杀得血流成河的当下,“健康轻食”看似是片蓝海,实则暗流涌动。一方面,各路资本加持的连锁品牌迅速铺开,主打低价和便捷;另一方面,传统餐饮品牌也纷纷推出沙拉副线,分流客源。“青蔬沙拉”凭借过硬的品质,在几个高端商圈开了几家直营店,口碑尚可,但客流量始终不温不火,更别提盈利和扩张了。高昂的食材和运营成本,像一座大山压得林薇喘不过气。她尝试过打折促销、外卖平台推广、KOL探店,效果都转瞬即逝,投入产出比低得令人沮丧。
“秦总,我关注您很久了。”林薇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但眼神却很坚定,“老李记的案例太震撼了。但我认为,您的能力远不止于卤味餐车。健康轻食是未来的趋势,它需要一个真正懂消费者、懂传播、懂如何打造‘爆款基因’的人来点燃。我相信您就是那个人。”
这番话,与其说是恭维,不如说是孤注一掷的恳请,以及对秦枫能力边界的挑战。秦枫笑了笑,没有直接回应,而是拿起桌上那份“青蔬沙拉”的外卖餐盒——这是他让助理提前点的。他仔细看了看食材搭配,闻了闻酱料的气味,甚至翻看了包装的每一个细节。
“林总,你的产品很好,理念也很正。”秦枫缓缓开口,语气平静,“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好’的东西,不一定能‘火’?”
林薇愣住了,这正是她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你说你主打健康?”秦枫看着她,“现在哪个餐饮品牌不标榜自己健康?‘健康’这个词,太泛了,太理性了,它打动不了消费者的‘情绪’。你的目标人群是谁?都市白领?健身人群?他们为什么选择你,而不是选择隔壁那家更便宜、或者配送更快的?”
“因为我们更健康,食材更好……”林薇下意识地回答。
“‘更健康’是你的自嗨,不是消费者的痛点。”秦枫毫不留情地打断她,“消费者在点沙拉时,真实的心理活动是什么?可能是‘今天吃太多了,罪恶感爆棚,明天得吃点素刮刮油’,可能是‘最近在减肥,吃沙拉能瘦’,也可能是‘同事都在吃,我不吃显得不合群’。你的‘健康’太阳春白雪,没有与他们的这些‘即时需求’和‘情感诉求’挂钩。”
秦枫顿了顿,继续说道:“你的品牌,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有格调,没温度;有品质,没记忆点;有理念,没传播力’。你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产品内秀’上,却忘了给它穿上一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