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喧嚣中的宁静,思想的碰撞(1 / 5)

加入书签

秋日的午后,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在“未来企业家精神力研习中心”的红木地板上,暖洋洋的,却驱不散空气中弥漫的焦灼与渴望。这是一场高规格的封闭式讲座,主题是“新时代企业家的精神韧性与战略破局”。与会者多是各行各业崭露头角或深耕多年的企业家,他们衣着光鲜,眉宇间却普遍带着一丝疲惫——那是被市场竞争、运营压力、不确定性未来反复打磨后的痕迹。

秦枫坐在会场相对靠后的位置,一身剪裁合体的深灰色休闲西装,显得沉稳而不张扬。他并非传统意义上日理万机的企业掌舵人,而是近年来在商业咨询领域声名鹊起的“战略架构师”,以其犀利的洞察力、系统化的思维模式和数个成功的转型案例而闻名。他来参加这次讲座,并非为了寻找答案,更多的是为了感受前沿的脉搏,以及……寻找可能的“火花”。

演讲嘉宾是一位知名的商学院教授,观点鞭辟入里,案例丰富详实。台下众人或奋笔疾书,或频频点头,或陷入沉思。秦枫也听得专注,但他的眼神中,除了认同,更多的是一种审视和延伸。他习惯了从别人的理论和案例中,提炼出普适性的逻辑,并思考其在不同行业、不同阶段的应用与变异。

讲座中场休息,压抑了许久的会场顿时活跃起来。企业家们纷纷起身,舒展筋骨,更重要的是,交换名片,拓展人脉。这是这类活动不成文的“附加价值”。

秦枫端着一杯柠檬水,走到窗边透气。他并不热衷于这种走马观花的社交,但也理解其必要性。

“秦先生?”一个略带试探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秦枫转过身,看到一位中等身材,面色红润,笑容亲和的中年男人。他认得对方,是刚才在讲座互动环节提出过几个颇有见地问题的企业家,名片上印着“百味轩餐饮连锁创始人刘明”。

“刘总,你好。”秦枫微笑着点头。

“刚才听您在小组讨论时,对‘消费场景重构’有一些很独特的见解,我深有感触。”刘明递过来一杯刚倒好的咖啡,“我是做连锁小餐饮的,‘百味轩’,主要做一些地方特色小吃的标准化和连锁化。现在感觉遇到了瓶颈,推广起来特别吃力。”

秦枫接过咖啡,道了声谢:“刘总客气了,只是随便聊聊。百味轩我好像有点印象,是不是主打‘妈妈的味道’那个品牌?”

“对对对!秦先生竟然知道!”刘明眼睛一亮,显得十分高兴,“我们就是想做有温度、有记忆点的快餐。但现在市场竞争太激烈了,线上流量贵,线下拓店难,品牌声量也起不来。”

他的话像是打开了一个话匣子,旁边几位同样面带愁容的企业家也围了过来。

“刘总说出了我们的心声啊!”一个身材微胖,戴着眼镜的男人接过话茬,“我叫王强,做‘辣得跳’川味小吃连锁的。产品口味我们有信心,但就是走不出去,一搞推广就烧钱,效果还不明显。”

“可不是嘛!”一位气质干练的女士也加入进来,“我是‘蒸鲜坊’的林薇,主打健康轻食。现在消费者认知倒是有了,但怎么把他们转化成忠实顾客,并且愿意帮我们传播,真是个头疼的问题。”

很快,又有两位企业家也围了过来,分别是做早餐连锁“早点到”的张磊和做新式茶饮“青芽”的赵刚。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在连锁餐饮赛道上摸爬滚打多年,拥有数家到数十家门店不等的规模,但都面临着相似的推广困境:品牌同质化严重、获客成本高企、复购率难以提升、区域扩张缓慢、线上线下融合不畅……

一群在各自领域称得上是“实干家”的企业家,此刻却像找到了倾诉对象的学生,纷纷倒出了自己在推广上的“苦水”。他们尝试过各种方法:团购、外卖平台推广、KoL探店、社群营销、会员体系……钱没少花,精力没少投入,但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