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帮忙参详参详(1 / 3)

加入书签

云南的战报,如同雪片般,源源不断地飞回应天府。

每一封战报,都代表着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也代表着一种全新的、令所有传统将领都感到陌生和恐惧的战争模式的崛起。

“……报!

西平侯沐英,率军抵达临安府城下。

蛮夷土司依仗城高墙厚,拒不投降。

侯爷令炮兵营,以‘没良心炮’,齐射三轮。

城破,斩三千,俘虏上万……”

“……报!

我军追击叛军残部至哀牢山。

敌军据险而守,于山谷隘口,设下重重埋伏。

侯爷命‘手榴弹’营,自山顶向下抛掷‘掌心雷’。

一时间,谷内火光冲天,声如山崩。

敌军死伤惨重,余者尽皆胆寒,跪地而降……”

“……报!

瞿能将军率一千‘军校生’,以‘三段击’战术,于澜沧江畔,正面击溃叛军主力五万人!

我军……阵亡三十七人,伤一百二十人……”

一份份战报,摆在朱元璋的御案之上。

他看得是心潮澎湃,龙颜大悦。

但同时,心中也涌起了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绪。

喜的是,大明军队的战力,在换装了新式火器之后,得到了脱胎换骨般的提升。

那些曾经让他都感到头疼不已的南疆土司,在沐英的钢铁洪流面前,脆弱得如同土鸡瓦狗。

忧的是,他现,自己……好像越来越看不懂,现在的战争了。

他戎马半生,所倚仗的,无非是“兵法谋略”

与“悍勇之士”

可现在,在朱旺拿出的那些“科学”

武器面前,这一切,似乎都变得……有些可笑。

一场数万人的会战,竟然只死了三十七个人?

这……这还能叫打仗吗?

这简直就是在……屠杀!

“爹,”

身旁侍立的太子朱标,看着那些战报,脸上也同样充满了震撼与感慨。

“旺哥他……这是为我大明,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啊。”

朱元璋默然不语。

他只是缓缓地,将目光投向了墙上那副巨大的世界地图。

他的眼神,第一次越过了大明的疆域,投向了那片更为广阔的,充满了未知与挑战的地方。

……

与皇宫内的波澜壮阔不同,此刻的澳王府,却是一片宁静祥和。

朱旺正躺在后花园的吊床上,享受着难得的悠闲时光。

他的手中,拿着一本刚刚由解缙牵头,初步编撰完成的《新华字典》草稿,看得津津有味。

而在他的不远处,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研讨会”

,正在激烈地进行着。

“不对!

不对!”

年仅十二岁的解缙,正指着一块小黑板,对着比他年长近十岁的何嵘,唾沫横飞地争论着。

“何先生,您这个‘边际效用递减’的理论,有悖于‘人性逐利’之根本!

依我之见,财富的积累,只会让人的欲望愈膨胀,何来‘递减’一说?”

何嵘也不生气,他扶了扶鼻梁上那副由朱旺特制的水晶平光镜,温文尔雅地反驳道:

“解小友此言差矣。

譬如一人饥肠辘辘,食第一块馒头,如食甘露;食第二块,尚有余香;待到第十块下肚,腹中饱胀,这馒头于他而言,便不再是美味,甚至……是一种负担。

此,便是‘边际效用递减’。

财富,亦是同理。”

另一边,杨荣和杨士奇,则围着一台简易的“手摇电机”

,研究着“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