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海盐的滋味(1 / 2)
小满前的日头毒得能晒裂盐碱地,曹大林抓把泛白的泥土在指尖捻开,舌尖轻轻一碰便啐出去:&0t;咸中带苦,是镁盐多了。
&0t;他跺跺脚下龟裂的田埂,&0t;这地界晒盐,得出苦卤。
&0t;
海花爹指着远处白茫茫的盐田:&0t;老辈子这儿是官盐场,倭寇来了就荒了。
&0t;破败的堤坝间斜插着朽木水车,残存的石槽里结着厚厚的盐壳。
刘二愣子开着拖拉机犁开板结的土层,犁铧竟撞出个锈蚀的铁牌——&0t;奉天盐务局&0t;的字样依稀可辨。
&0t;嘿!
俺爷说过,伪满时这儿出过雪花盐!
&0t;
曹大林蹲下身刨开浮土,露出黑油油的底泥:&0t;看这蚯蚓粪!
底下准有淡水脉。
&0t;他让人往下挖了三尺,果然涌出清冽的泉水。
林为民检测后惊呼:&0t;偏硅酸含量高!
是天然矿泉水!
&0t;
&0t;盐田伴甜泉,老祖宗会挑地方!
&0t;海花兴奋地拍手,&0t;俺奶奶说,好盐工得先找到救命水!
&0t;
修复盐田成了大工程。
山里汉子们把砌鹿圈的本事拿了出来,用火山石垒堤坝,缝隙抹上糯米浆;渔民队贡献出补船手艺,拿桐油石灰勾缝,防渗效果比水泥还强。
最妙的是引潮系统。
周卫东指着残破的水车愁:&0t;这老古董修不好嘞!
&0t;曹大林却让人砍来柞木,照着山涧水碓的样式改了齿轮:&0t;借潮力提水,省油省电!
&0t;
场晒盐遇上难题——连阴天晒不出盐花。
海花爹愁得吃不下饭:&0t;得等西南风!
可节气不等人啊!
&0t;
曹大林深夜提着马灯巡盐田,现个别池子结了薄盐。
细看竟是池底铺了青石板——原是当年日本人修的实验池。
&0t;石板吸热快!
&0t;他恍然大悟,立刻带人拆了破庙的砖地,&0t;咱们铺火炕!
&0t;
改造后的盐池果然提前出盐。
可收盐时又犯了难:盐粒沾着褐泥,品相不佳。
徐炮抡起木锨要扬盐,被海花拦住:&0t;得用竹耙!
像梳头似的轻轻搂!
&0t;
山里人却有更巧的法子。
栓柱把打荞麦的扬场机改装成筛盐器,曲小梅往盐堆里掺进干艾草——本是熏窖的法子,此刻用来驱潮防结块。
茬盐出炉时,周卫东拎着麻袋来抢购:&0t;俺包圆了!
饭店就认这老味道!
&0t;曹大林却捏撮盐放进茶水杯,摇头道:&0t;苦味还没去净。
&0t;
他带着盐样钻进海边猎户遗弃的地窨子,竟找出半本《熬盐秘录》。
书里记载着用草木灰脱镁的古法,还画着奇特的灶台图纸。
&0t;是淋卤灶!
&0t;海花爹激动得声音颤,&0t;俺太爷那辈用过!
&0t;众人按图索骥,拿牡蛎壳砌灶,用海蓬子当柴火。
熬出的盐雪白如砂糖,入口还有淡淡回甘。
销路大开时,县盐业公司却找上门:&0t;私盐犯法!
马上停产!
&0t;带队干部指着文件敲桌子,&0t;必须统一购销!
&0t;
曹大林不慌不忙捧出盐罐:&0t;同志尝尝,这盐可治大脖子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