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星盘里的烟火气》(10 / 12)
宿’对应的地方,土性温,烧出的炭不烈;‘昴宿’那边土偏寒,烧炭时得多添柴……”
阳光透过丹房的窗棂,在星盘上投下格子状的光,王掌柜的手指笨拙地跟着灵昀的指尖移动,像个初学写字的孩子。灵澈看着这幕,忽然觉得所谓“炼丹”,从来不止是炼药,是把星象的理、地气的性、人间的需,都熬在一炉里,熬出个彼此都舒服的平衡。
林恩烨往炉里添了块新炭,火苗“腾”地窜起来,映得众人的脸都红扑扑的。炭窑的烟、丹房的药香、王掌柜的笑声,在院子里缠成一团,像给这寻常日子,又裹了层暖融融的气。
天上的星还在转,地上的事还在忙,而他们的丹炉,就守在这中间,把星光、地气、人心,都炼进了烟火里。
王掌柜学会看星象的第三日,遣人送来一筐新摘的山楂。红通通的果子堆在竹篮里,沾着西山坡的泥土,像把天上的“心宿”摘了半筐下来。
“王掌柜说,按灵昀小哥指的‘胃宿’地,新烧的炭既耐烧又不燥,工人都喊着要尝尝你们的粟米丹。”送山楂的伙计挠着头笑,“他还说,这山楂长在‘胃宿’坡下,酸里带甜,正好配丹药解腻。”
灵昀抱着星盘凑过去,挑了颗最大的山楂放在“胃宿”刻度上,果子的弧度竟与星盘上的刻痕严丝合缝。“你看!连果子都长得分毫不差!”他举着山楂跑向丹房,“哥,用这山楂炼开胃丹吧!”
灵澈正将粟米丹装进陶罐,闻言点头:“正好。张婆婆说最近村里孩子总不爱吃饭,这山楂丹来得巧。”他取过山楂,见果皮上还沾着片枯叶,叶柄处的断痕竟像极了星盘上的“娄宿”分支——娄宿主“五谷仓廪”,原是早有预兆。
林恩烨正用新炭砌小灶,砖缝间的泥浆混着炭灰,捏起来竟带着点温热。“用这灶炼山楂丹正好,”他拍了拍灶壁,“王掌柜的炭烧得匀,灶温稳,能把山楂的酸气敛进甜里。”
灵昀蹲在灶边,往炉膛里丢了块碎炭:“我算过了,未时‘胃宿’最亮,那时起炉最好。”他忽然指着炉膛里的火苗,“你看火苗跳动的节奏,和星盘上‘胃宿’的光脉是不是一样?”
灵澈凑近看,果然见火苗时明时暗,间隔竟与星盘指针的颤动频率分毫不差。他忽然想起王掌柜伙计说的“炭不燥”,原是这“胃宿”地的火气本就温和,烧出的炭、结出的果、生出的草木,都带着股妥帖的暖。
未时一到,灵澈将山楂去核,与蜜枣、麦芽一起投入铜锅。林恩烨引火时特意留了三分力,火苗贴着锅底打旋,像在轻轻揉捻。灵昀举着星盘守在旁边,见“胃宿”的光渐渐亮起来,忽然喊:“加半勺泉水!”
泉水滴入锅中,蒸腾的热气竟凝成串小小的山楂状气珠,在锅口盘旋不去。“成了!”灵澈眼睛一亮,《食经》里说的“珠随果形”之景,此刻正清清楚楚在眼前上演。
直到申时末,一炉山楂丹滚落在竹筛里,通体红亮,咬开一角,酸香混着蜜甜在舌尖炸开,余味里竟还带着点木炭的焦香——是西山坡“胃宿”地的烟火气。
灵昀先装了一小袋,往村里跑:“给小虎子送去!他前日还说吃不下红薯呢!”
灵澈望着他的背影,见林恩烨正将剩下的山楂丹分装进陶罐,罐口贴着张纸,上面是灵昀画的歪歪扭扭的星图,旁边写着“胃宿丹”三个字。“王掌柜要是见了,怕是又要缠着学画星图了。”林恩烨笑着说。
灵澈拿起一颗山楂丹,指尖触到丹药的温凉,忽然觉得这炼丹的日子,就像这颗果子——酸的是掐算星象的焦心,甜的是丹药成时的欢喜,而那点炭火气,是王掌柜的坦诚,是孩子们的笑闹,是身边人递来陶罐时,掌心相触的暖。
夕阳漫进丹房时,灶里的炭火渐渐成了灰,余温透过青砖传过来,像还留着“胃宿”的光。灵澈将最后一罐山楂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