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4)《灵仙守烟火,草木破诛仙》(3 / 14)
字迹,纸页间夹着的紫苏叶标本轻轻颤动。窗外的灵狐似有所觉,抬眼望他,尾巴尖搭在装着丹炉的木箱上——那箱子已蒙了层薄尘,许久未曾开启。
“先生想炼丹了?”孟明远进来添茶,见他盯着丹炉木箱出神,不由得诧异。
林恩灿指尖在“马齿苋治痢疾”的条目上顿住,墨香混着草药气漫开来:“想试试。只是这丹,得按百姓的法子炼。”
他打开木箱,取出积灰的丹炉,却没取那些雪莲、麝香等名贵药材,反倒往炉里添了把晒干的南瓜花、几片紫苏叶,还有些苍耳子碎末。孟明远看得直皱眉:“这些草木性子杂,一起炼怕是会相冲。”
“百姓的日子本就杂。”林恩灿点燃炉火,火苗舔着炉壁,映得他眼里发亮,“张大爷用苍耳子泡酒加红糖,李寡妇用菱角壳煮水带泥味,他们从不在乎‘相冲’,只在乎管用。”
他往炉里撒了把糙米,那是治便秘的方子;又丢进几颗黄皮果核,是止腹痛的验法。丹炉里渐渐冒出奇异的香气,不是寻常丹药的清冽,而是带着南瓜花的甜、紫苏叶的辛、糙米的醇,像把人间烟火都揉进了炉子里。
灵狐蹲在炉边,鼻尖凑过去嗅,忽然叼来片苦丁茶老叶,轻轻放在炉沿。林恩灿笑着丢进去:“也好,加些苦底,才像日子的味道。”
炉火渐旺,炉壁上竟凝出些晶莹的液珠,滴落在瓷盘里,凝成的丹丸不算剔透,却泛着温润的光,细看竟能瞧见南瓜花的纹路、紫苏叶的脉络,像把整本《天下百姓方》都缩成了丸。
“这叫什么丹?”孟明远凑近看,丹丸上还沾着点苍耳子的细刺,透着股野趣。
林恩灿拿起一粒,放在鼻尖轻嗅,那香气里有岭南的酸角味、塞北的艾绒暖、楚地的浮萍润,竟把一路的草木烟火都融在了里面。他忽然笑了:“就叫‘人间暖’吧。”
次日,山村里的孩童咳得厉害,林恩灿取了“人间暖”,用南瓜藤煮水化开。那药液带着淡淡的甜香,孩童们竟争相来要,不像喝药,倒像在尝什么稀罕吃食。
“比单用南瓜花见效快,还带着股糙米的香。”村医捧着瓷盘惊叹,“这丹里,好像藏着咱们过日子的法子。”
林恩灿望着孩子们喝药时的笑脸,忽然明白,这丹不是用名贵药材堆出来的,而是用百姓在烟火里熬出的智慧炼就的。就像这丹丸里的每一味草木,单独看或许寻常,聚在一起,却成了能焐热人间的暖。
灵狐叼来片新采的薄荷,放在丹炉上,仿佛在催他接着炼。林恩灿望着案上的《天下百姓方》,还有大半本空白,他知道,这“人间暖”的丹方,永远也炼不完——只要还有人在田埂上采草,在灶台上熬汤,就总有新的草木,新的故事,等着融进这炉烟火里,炼成一颗又一颗,带着人间温度的丹。
晨雾还没散,药庐外就挤满了人。挎着竹篮的农妇、拄着拐杖的老汉、抱着孩童的妇人……都是听闻林恩灿炼出“人间暖”丹,特意赶来的乡亲。
“林先生,求您给娃试试吧,咳得整宿睡不着啊!”前排的妇人红着眼圈,把怀里的孩子往前送了送。
林恩灿站在门槛内,青布长衫被晨露打湿了边角。他望着攒动的人头,指尖在袖中攥得发白——那“人间暖”虽在村医那里试过两例,可千人千体,谁能保证人人适用?更要紧的是,他腰间那枚龙纹玉佩正硌着皮肉,提醒着自己藏在布衣下的身份。一旦出了差错,遭殃的何止是他的名声,这满村人的信任,怕是要碎成泥。
“诸位乡亲,”他声音稳了稳,拱手作揖,“不是我不肯,只是这药刚炼出两炉,药性还没摸透。孩童体质弱,老人气血虚,万一有个闪失,我担待不起啊。”
“林先生慈悲,我们信您!”人群里有人喊,“您教我们用艾草煮水泡脚治风湿,哪回出过错?”
“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