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晨光里的铜铃》(7 / 15)
娃娃都捧着小脸盆来递水,缝早就堵得比石头还结实。”他指了指学生们的画板,“你们要画就画全些,把那边挑水的大婶、补网的大叔都画上,这河堤啊,靠的从来不是一块石头、一根木头,是攒在一块儿的人心。”
灵狐像是听懂了,突然窜到独轮车旁,叼起块槐花糕往“安澜”碑前送,像是在给石碑“献食”。众人看得直笑,小姑娘举着画板跑过来:“我画好啦!你看,碑上的字会发光呢!”
画上的“安澜”二字确实闪着浅金色的光,灵狐蹲在碑旁,尾巴卷着朵槐花,远处的人们扛着工具往河堤走,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和河堤的轮廓叠在一起,像道扯不断的线。
林恩烨看着画,忽然道:“等秋天桃子熟了,就用这画做包装,送筐桃子给去年帮过忙的人。”
“算我一个!”汤包铺老板不知啥时凑过来,手里还拎着两笼汤包,“我加箱蟹黄馅的,让大伙儿尝尝鲜!”
灵狐突然对着河面叫了两声,众人转头望去,只见河水漫过浅滩,正轻轻拍打着新栽的桃树苗根,像在说“放心长吧,我护着你们呢”。风穿过树梢,带着槐花的甜香,把笑声送得很远,远到连河对岸的芦苇丛里,都荡起一串细碎的回音。
秋意渐浓时,河堤上的桃树果然挂满了果子,粉嘟嘟的像盏盏小灯笼。张大爷的孙子踩着板凳摘桃,灵狐蹲在他肩头当“了望员”,看见哪颗最红就用爪子指,惹得孩子咯咯直笑:“小狐狸比爷爷还会挑!”
林恩灿带着灵狐散步时,总见学生们来写生,那幅画着“护堤小神仙”的作品被装裱起来,挂在新建的河工驿站里,旁边还多了块木牌,写着“安澜堤记”,把修堤的故事一笔笔记了下来。
“林公子,您看这桃子!”汤包铺老板提着筐桃跑过来,筐里还躺着几笼汤包,“我按去年说的,给邻县的河工送了些,他们回信说要照着咱们的法子修堤呢!”
灵雀从林牧肩头飞起,叼着片桃叶落在老板筐沿,像是在验收成果。林牧笑着打趣:“它这是怕你偷工减料,特地检查呢!”
正说着,远处传来锣鼓声,原来是县里的戏班来河堤边唱戏。戏文新编了段《护堤记》,演到灵狐用爪子顶石板那段,台下的孩子们拍着巴掌喊:“像!真像小狐狸仙儿!”
灵狐听见喊,突然从林恩灿怀里窜到戏台边,对着扮演自己的木偶晃尾巴,惹得满场哄笑。戏班班主乐得合不拢嘴:“这小畜生成精了!往后就留它当‘镇班神兽’吧!”
暮色降临时,戏散了,人们捧着桃子往回走,月光顺着河堤流淌,把桃树叶的影子投在“安澜”碑上,像幅流动的画。林恩烨望着远处双塔的剪影,忽然道:“该回京城了,宫里的奏折怕是堆成山了。”
林牧捧着个大桃啃得正香,含混道:“回去前得再吃顿汤包,不然灵雀该惦记了。”小家伙果然啾啾叫着,用翅膀拍他的手背,像是在催。
灵狐却没跟着闹,蹲在“安澜”碑上望着河水,尾巴尖轻轻扫过碑上的字。林恩灿走过去把它抱起来,指尖触到碑上的刻痕,忽然明白它在不舍——这里的每颗桃、每块砖、每个人,都成了它舍不得的牵挂。
“走吧,”他摸了摸灵狐的脑袋,“明年春天,咱们再来摘桃。”
灵狐蹭了蹭他的脸颊,喉咙里发出低低的呜咽,像是在答应。
离开那日,百姓们来送行,张大爷塞了袋桃干,李婶给灵狐缝了件小棉垫,连戏班的木偶都被当成礼物塞进了行囊。汤包铺老板推着车跟了老远,直到看不见河堤的影子才停步,对着他们的方向喊:“明年桃花开,我在堤上等你们啊!”
马车驶离苏州城时,灵狐扒着车窗望,直到双塔的轮廓缩成两个小点。林恩灿把它搂进怀里,看着窗外掠过的稻田,忽然觉得这趟江南之行,像那颗被灵狐叼到碑前的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