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2)(2 / 15)

加入书签

手中的书卷,目光落在他指尖划过的“冰晶草”上。

“这草性子烈,当年在北疆,你用寒冰水浸了七日才敢入药。”林恩烨声音里带着回忆,“那时我总劝你,何必亲自动手,让医官们做就是,你偏说‘药过自己手,心里才踏实’。”

林恩灿抬眸笑了:“你忘了?有次太医院的医官用温水泡了冰晶草,结果配出的药让三个牧民发了高热。药材认人心,你对它敷衍,它便对你糊弄。”他指尖点了点图谱旁的批注,“就像这修仙,若只想着走捷径,怕是根基难稳。”

林恩烨挑眉:“你倒看得透彻。不过话说回来,这次去昆仑墟,听说那里的长老们最看重‘灵根纯度’,你这半吊子的木灵根,怕是要被他们笑话。”

“笑话便笑话。”林恩灿不在意地耸耸肩,“我修的是‘医道’,不是‘灵根道’。他们能呼风唤雨,我能救死扶伤,道不同,却都是修行。”他忽然想起什么,从行囊里掏出个小瓷瓶,“你看,这是用北疆雪蜜炼的润喉丹,上次你说云舟上风燥,含着能舒服些。”

林恩烨接过瓷瓶,倒出一粒琥珀色的药丸,入手温润:“你啊,走到哪都不忘炼药。当年在宫里,你给陛下炼安神丹,非要守在丹炉边三天三夜,说‘火候差一分,药效便减三分’,陛下都笑你‘把龙椅当药杵用’。”

“那时陛下夜夜为灾情烦忧,我这做臣子的,总得让他能睡个安稳觉。”林恩灿望着舱外流动的云絮,“其实做人也好,修仙也罢,不就图个心安?百姓能安康,友人能顺遂,自己能问心无愧,便够了。”

灵狐不知何时醒了,跳上林恩灿的膝头,用头蹭他的手。林恩烨看着这一幕,忽然道:“说起来,昆仑墟的灵植园里,有株千年雪莲,据说能活死人肉白骨。你若能借来研究,说不定能改良你的六神丸。”

“借自然好,若是不肯,也不强求。”林恩灿抚摸着灵狐的背,“草木有灵,强求来的,怕是失了本味。就像当年西域使者送来的火髓晶,他们愿给,我便用得心安;若是强夺,这晶石怕也暖不了丹炉。”

正说着,灵雀突然振翅飞起,对着舱外鸣叫。两人探头一看,只见远处的云层中露出一角玉色宫阙,飞檐上的风铃在风中轻响,隐约有仙乐传来。

“昆仑墟到了。”林恩烨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襟,“准备好了?”

林恩灿将图谱收好,摸了摸怀里的平安符,指尖传来熟悉的暖意:“早准备好了。”

灵狐跳到他肩头,灵雀落在他帽檐上。三人一狐一雀,迎着渐强的仙风,朝着那片云雾缭绕的仙境走去。前路纵有未知,可只要这份从容与热忱还在,便无惧风雨。

昆仑墟的山门隐在云雾里,白玉牌坊上刻着“道法自然”四个古字,被流岚漫过,忽隐忽现。守山的道童见云舟落下,上前稽首:“来者可是林恩灿先生?家师已在迎仙殿等候。”

林恩灿还了一礼:“有劳小道长引路。”

拾级而上时,石阶两侧的古松上挂着晨露,滴落时发出清脆的响声,竟带着几分韵律。道童笑着解释:“这是‘听涛松’,风过则鸣,露落成韵,先生仔细听,像不像在唱《逍遥游》?”

林恩烨侧耳听了听:“倒真有几分意思。昆仑墟果然名不虚传,连草木都带着仙气。”

“仙气倒是其次。”林恩灿蹲下身,指尖碰了碰石阶缝里钻出的青草,“你看这草,生在石缝里却根系盘错,把碎石都缠得结实,倒比大殿的梁柱更懂‘扎根’的道理。”

道童闻言眼睛一亮:“先生说得是!家师常说‘大道在蝼蚁,在稊稗’,原来就是这个意思。”

迎仙殿内,几位须发皆白的长老正品茗闲谈,见他们进来,为首的玄清长老放下茶盏,目光落在林恩灿身上,带着审视:“久闻林先生以凡药救万民,只是我昆仑墟讲究‘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