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大楚风云:神器、战争与兄弟情》(7 / 10)
一处山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便决定在此设下埋伏。同时,他又派小股部队佯装败退,引诱蛮夷联军深入。
蛮夷联军见大楚军队节节败退,果然中计,一路追击而来。当他们进入山谷时,林牧一声令下,顿时喊杀声四起。两侧山上滚下无数巨石,箭矢如雨点般射向敌军。蛮夷联军顿时大乱,阵脚全无。林牧身先士卒,带领将士们冲入敌阵,与敌人展开近身肉搏。
战场上,刀光剑影闪烁,鲜血飞溅。林牧挥舞着手中长剑,左冲右突,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下。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保卫大楚,击退蛮夷!士兵们见将军如此英勇,士气大振,奋勇杀敌。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蛮夷联军死伤惨重,狼狈逃窜。
林牧乘胜追击,一路将蛮夷联军赶回他们的领地。这一战,大楚军队大获全胜,威名远扬。林恩灿得知喜讯后,龙颜大悦,立刻传旨嘉奖林牧及全体将士。
班师回朝之日,京城百姓夹道欢迎,欢呼声震天。林恩灿亲自出城迎接,见到林牧后,他快步上前,紧紧握住林牧的手,激动地说:“牧弟,你乃大楚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此役大功,朕定当重赏!”林牧笑着回应:“皇兄过奖了,这都是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功劳。”
当晚,宫中大摆庆功宴。宴会上,林恩灿为林牧倒酒,感慨道:“牧弟,有你守护大楚,朕高枕无忧。来,这杯酒,敬你!”林牧连忙起身,恭敬地接过酒杯:“皇兄厚爱,臣不胜感激。愿大楚江山永固,百姓安居乐业!”说罢,二人一饮而尽。
此后,林恩灿更加倚重林牧,林牧也一如既往地为大楚鞠躬尽瘁。兄弟二人携手,共同守护着大楚的万里河山,谱写着天家兄弟情深与大楚繁荣昌盛的壮丽篇章。
在大楚因边境大捷而沉浸在喜悦之时,朝堂之上却悄然浮现出一股令人不安的暗流,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便是靖安国公赵崇山。
赵崇山身形高大,体态臃肿,一张圆脸上总是挂着似笑非笑的表情,让人捉摸不透。他那双眯缝的眼中,时常闪烁着狡黠与阴鸷的光芒。国公府雕梁画栋,奢华至极,彰显着他的权势与财富。然而,在这荣华的背后,却隐藏着他不可告人的野心。
赵崇山表面上对林恩灿恭敬有加,每次上朝,他总是第一个跪地高呼“吾皇万岁”,言辞间满是忠诚。但私下里,他却对皇位觊觎已久。他暗中勾结各方势力,朝堂中的一些贪官污吏、军中的部分将领,都被他用金钱、权势拉拢,成为他的党羽。
一日,赵崇山在府中秘密召见了几个心腹。大厅内,烛火摇曳,气氛诡异。他压低声音,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如今林恩灿重用林牧,边境大捷后,他们兄弟二人在朝中威望日隆。长此以往,我们的计划恐难实现。”
一个幕僚模样的人谄媚地笑着:“国公爷勿忧,林牧虽勇猛,但我们可从长计议。不如先在朝堂上弹劾他拥兵自重,扰乱朝纲,削弱他在皇上心中的信任。”
赵崇山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阴笑:“此计可行,但不可操之过急。先放出些风声,试探试探皇上的态度。”
不久后,朝堂上便开始出现一些关于林牧的流言蜚语。有的说林牧在边境私自扩充军队,意图谋反;有的说林牧居功自傲,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林恩灿听闻这些传言后,心中十分不悦,但他深知林牧的为人,并未轻信。
然而,赵崇山并未就此罢休。他指使自己的心腹大臣,在朝堂上公然弹劾林牧。那大臣言辞激烈,罗列了林牧诸多莫须有的罪名。林恩灿脸色阴沉,他看着那弹劾的大臣,冷冷地说:“无凭无据,休要在此胡言乱语!林牧一心为国,朕岂会不知。若再有人无端污蔑,朕定不轻饶!”
赵崇山见此计不成,心中恼恨,但表面上却立刻跪地:“皇上圣明!臣等听闻流言,心中忧虑大楚江山,才贸然进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