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智能防震避难屋(2 / 3)

加入书签

p>

刘瑶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就像农耕机根据土壤情况自动调整一样,通风系统也能根据地震状况智能变化。”

两人兴奋地回到研究中心,立刻投入到新方案的设计和测试中。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智能通风系统终于成功研制出来,解决了避难屋的一大难题。

随着研究的深入,时间越来越紧张,顾家启和刘瑶经常加班到很晚。我虽然心疼他们,但也明白这个项目的重要性,总是默默地为他们做好后勤保障。

一天晚上,我的智能机器人妈妈做好了饭菜,等他们回来。一直等到很晚,两人才疲惫地走进家门。

“爸,又让您等久了。”顾家启有些愧疚地说。

“没关系,工作重要。快吃饭吧,都快凉了。”我招呼他们坐下。

吃饭时,我忍不住问:“你们的那个避难屋研究得怎么样了?”

“进展还算顺利,不过还有一些细节需要完善。”刘瑶说,“最近我们在研究避难屋的能源供应问题,要确保在地震后能独立运行。”

“这方面我不太懂,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行。要是累了,就多休息休息。”我关心地说。

“爸,您放心,我们不累。一想到这个避难屋能在地震时保护那么多人,就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顾家启坚定地说。

看着他们充满干劲的样子,我心中感慨万千。我知道,他们正在为了一个伟大的目标而努力,而我所能做的,就是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他们。

就在项目即将大功告成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降临了。在一次全面测试中,避难屋的智能控制系统突然出现故障,所有设备陷入瘫痪。

“怎么会这样?明明之前测试都很正常的。”顾家启焦急地检查着系统。

“会不会是受到了外界的干扰?”刘瑶提出猜测。

经过一番排查,他们发现是附近新建的一座信号塔发射的强信号对避难屋的控制系统产生了干扰。这一发现让大家松了一口气,但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如何让避难屋的系统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保持稳定呢?

团队成员们再次陷入了困境,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解决方案,却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完美的办法。

“难道我们这么久的努力就要白费了吗?”小张有些沮丧。

“不会的,我们一定能找到办法。”顾家启鼓励着大家,同时自己也在不断查阅资料,尝试各种可能的方法。

经过连续几天几夜的奋战,顾家启终于在一种古老的电磁屏蔽技术中找到了灵感。他带领团队对避难屋的控制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采用了多层电磁屏蔽材料和智能抗干扰算法。

当再次进行测试时,避难屋的智能控制系统稳定运行,各项指标均达到了预期标准。那一刻,整个研究中心沸腾了,大家欢呼雀跃,为这来之不易的成功而感到无比自豪。

2078年的夏天,第一座智能地震避难屋在中原大地的一个地震多发地区建成并投入使用。这座避难屋不仅外观简洁大方,内部设施更是一应俱全,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应急物资储备系统和通讯设备,能在地震发生时为受灾群众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我和村里的乡亲们一起,受邀参观了这座避难屋。看着眼前这座凝聚着儿子和儿媳心血的建筑,我心中满是骄傲。

“爸,您觉得怎么样?”顾家启笑着问我。

“好,太好了!这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啊。”我激动地说。

这时,一群孩子跑了过来,好奇地打量着避难屋。其中一个小男孩问:“叔叔,这个房子真的能在地震的时候保护我们吗?”

顾家启蹲下身子,微笑着对小男孩说:“当然啦,等以后有地震,这里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小男孩眼中闪烁着崇拜的光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