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精神文明建设(2 / 3)

加入书签

啥用,还不如打打牌来得自在。

“读书有啥用啊?咱庄稼人就靠种地吃饭,读再多书也变不出粮食来。”村里的李大叔第一个站起来反对。

“李大叔,您这话可不对。”我耐心地解释道,“读书可以让咱们学到更多的种植技术,提高粮食产量。而且,多读书也能开阔咱们的眼界,让咱们的日子过得更有滋味。”

“就是啊,李大哥。现在时代不一样了,咱不能光想着眼前这点乐子。现在你看大城市里面都是人工智能机器人。说不定再过两年咱们村也会用上机器人,全自动化农机设备,坐在家里操控下机器就把地种了。你说咱们得学不学技术,读不读书?”老王支书也在一旁帮腔。

经过一番解释和劝说,大部分村民还是表示支持。接下来,我们就开始了紧张的筹备工作。

为了筹集办图书馆的资金,我和老王支书一家一家地去拜访村里的企业老板,向他们说明情况。一开始,有些老板不太愿意捐款,觉得这对他们没啥好处。

“王老板,您看咱村里办图书馆,是为了让大家都能学到知识,以后村里发展好了,对您的企业也有好处啊。”我诚恳地对村里最大的企业老板王建国说。

“话是这么说,可我这企业也不容易,每年要交不少税呢。”王建国面露难色。

“王老板,您想想,要是村里的孩子们都能在图书馆里学到知识,将来考上大学,说不定还能来您的企业帮忙呢。这可是为村里培养人才啊。”老王支书也在一旁劝说。

经过我们的一番努力,王建国终于被打动了,答应捐款。在他的带动下,其他企业老板也纷纷解囊。同时,我们还在村里发起了募捐活动,在外打工的乡亲们也积极响应,很快就筹集到了足够的资金。

图书馆的建设工作也顺利展开。我们选了村里一处闲置的土地,进行了施工建设。半年多的时间图书馆就建成了。书架、桌椅、书籍等也陆续到位。看着崭新的图书馆,我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在成立文化兴趣活动小组方面,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一开始,报名参加的村民并不多,大家都觉得自己平时忙惯了,没时间参加这些活动。

“我每天都要忙地里的活儿,哪有时间参加啥活动啊。”村民张大姐说。

“张大姐,您就当是给自己放个假,放松放松。而且参加活动还能认识更多的人,多有意思啊。”我劝说着张大姐。

为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我们决定先举办一场电影放映活动。那天晚上,村里的广场上坐满了人,大家一边看着电影,一边聊着天,气氛十分融洽。电影结束后,不少村民都表示愿意参加兴趣小组。

就这样,文化兴趣活动小组顺利成立了。我们根据村民的兴趣爱好,分成了书法、绘画、舞蹈、音乐等多个小组,定期组织活动。村里的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在开展村民培训方面,我们邀请了农业专家、手工业师傅、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人员等来村里授课。一开始,有些村民对这些培训不太感兴趣,觉得学了也没用。

“这专家讲的东西太理论了,咱也听不懂,能有啥用啊?”村民赵大哥说。

“赵大哥,您别着急。我们会把理论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让大家都能学会。而且学会了这些技术,您以后就能多一条增收的路子了。”我耐心地解释道。

为了让培训更有针对性,我们提前了解了村民的需求,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还设置了实际操作环节,让村民们亲自动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村民们逐渐认识到了培训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培训中来。村里的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提高,一些村民还利用学到的手工业技术和农产品加工知识,在家里做起了小生意,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