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出生那年(2 / 2)
也学着做点儿小生意。那就是把自家种的菜或者逮的鱼拿到离家十几里地集市上卖掉,换点儿日常用品之类的。那时没有自行车,更不用说摩托车,电车之类的了。我爸都是用扁担挑两筐东西去集市上卖的。每天提前准备好要卖的蔬菜,天不亮就出发了。走到集市上时天色已亮,找个人多的地方就开始吆喝着卖菜了。自家种蔬菜,品相好,我爸又实诚,遇见钱不够的就大方送人了。所以在集市上我爸的蔬菜卖的很好,基本不到一个小时就卖完了。这也是我妈能够坐好月子的基本保障了。我想我妈那时虽然坐月子辛苦,但也是很幸福的。我想这就是父爱的伟大之处吧。
那时,国家整体不富裕,每家每户每逢夏收和秋收时,都要给你国家交公粮。虽然不富裕,但是每家每户基本上都能自给自足,交完粮食自己家里还留有足够的口粮和种子。这就是家庭联产承包制度的好处所在,大大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积极性。每到夏收秋收时,打下来粮食,人们都会精挑细选一些颗粒饱满,品相好的粮食保存下来留作种子,都是悉心照料和保存的。有的挂在梁上防止老鼠偷吃,有的封进缸里,有的藏到铁皮柜里等等。凡是能想到好地方都不会放过。这是被逼出来智慧吧。再者,把剩余的粮食称好重,用麻袋分装好,一百斤一袋子。然后,按照交公粮的标准,弄几袋子,找个木架子车拉去公社交粮。听我爸说。当时人们交公粮的积极性都很高,都以“谁家交的多为光荣”。物质的贫困没有打倒精神的富足。这就是我爸妈年轻时的真实生活写照。他们虽然没有多高学问,但是他们都很善良懂事,有责任。他们虽然贫苦,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抱怨,有担当。他们虽然没有谈过恋爱,但是他们彼此珍惜和感恩。
我就是在这种社会和家庭背景下出生的,没有战争,没有争吵,没有富足。但有的是平安,喜乐和知足。这个充满爱的家庭是我最大的幸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