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温暖的载体(1 / 3)

加入书签

药庐里弥漫着淡淡的草药香气,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青石板地面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阿竹蹲在桌边,面前摊开的竹簸箕里铺着新鲜的鱼腥草,翠绿的叶片上还沾着晨露的痕迹,茎秆纤细却挺拔。

她刚讲完鱼腥草的外形分辨要点,忽然想起苏瑶方才在采摘时的叮嘱,连忙抬起头,朝着围在身边学习认药的几个邻里补充道:“这汁液也是分辨的关键。”

阿竹的声音清亮,带着几分认真。

她伸手从簸箕里拿起一株新鲜的鱼腥草,指尖捏住靠近根部的位置,轻轻一掐,翠绿的茎秆便断成两截。

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她手中的断茎上——截面处空空的,没有丝毫实心的纤维,几滴清透的汁液顺着断口缓缓渗出,像极了清晨草叶上凝结的露珠,凑近闻时,只有鱼腥草特有的清苦气息,没有半分杂味。

“你们看,正品鱼腥草的茎秆掐开后是空心的,汁液清透。”

阿竹举着断茎,让每个人都能看清细节,“但要是遇到长得像的石龙芮,情况就不一样了。

石龙芮的茎秆掐开是实心的,里面会有细细的白芯,而且汁液沾在手上会有股辛辣味,闻着就冲鼻子。”

她顿了顿,想起之前村里有人误采石龙芮的经历,语气不由得严肃了几分:“最重要的是,石龙芮有毒性,误食了轻则闹肚子,上吐下泻的,严重的还会头晕、呕吐,得赶紧送医才行。

所以采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分辨,千万别弄错了。”

说着,阿竹转身走到墙角的竹篓边,弯腰从竹篓底部翻找起来。

竹篓里装着不少晒干的草药,有带着绒毛的艾叶,有根茎粗壮的黄芪,她在里面扒拉了几下,终于找出几株用麻绳捆好的干药材。

那是晒干后的鱼腥草,原本翠绿的叶片变成了深褐色,茎秆也失去了水分,变得干硬易断,但表面覆盖的一层白霜依旧清晰可见,只是颜色从新鲜时的雪白变成了淡淡的灰白色。

“你们再看这晒干的鱼腥草。”

阿竹将干草药放在桌上,小心翼翼地解开麻绳,摊开在众人面前,“虽然晒干后颜色变深了,但叶片的形状还在,边缘的锯齿纹路能看得很清楚,只要记住新鲜鱼腥草的样子,晒干的也依旧能分辨出来。

而且晒干的鱼腥草闻着更有韧劲,那股清苦气会淡一些,多了几分草木的焦香,这也是和其他类似草药的区别。”

围在桌边的邻里们纷纷凑近查看,有人轻轻捏起一片干叶片,放在指尖揉搓,感受着干燥的质地;有人则低头闻着气味,细细分辨着阿竹所说的清苦与焦香。

大家一边看,一边小声讨论着,时不时向阿竹提出疑问,阿竹都耐心地一一解答,语气认真又细致。

而在药庐的另一侧,苏瑶正倚在朱红色的药柜边,手里摩挲着一株刚采回来的山麦冬。

山麦冬的叶片细长,翠绿有光泽,根部结着小小的纺锤形块根,摸起来肉质饱满。

她没有上前打断阿竹的讲解,只是静静地看着阿竹认真讲解的模样,眼底泛起温柔的笑意。

苏瑶认识阿竹的时候,阿竹还是个连草药名字都叫不全的小姑娘,每次跟着她上山采药,都只会跟在身后默默记笔记。

如今阿竹不仅能准确分辨各种草药,还能条理清晰地给别人讲解,这份成长让苏瑶打心底里欣慰。

她看着阿竹被阳光照亮的侧脸,看着她认真解答疑问的样子,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也是这样,在师傅的指导下,一点点摸清草药的脾气,一点点将草药知识刻进心里。

就在这时,药庐的门被轻轻推开,陈婆婆端着一个红木托盘走了进来。

托盘上整齐地码着几块切好的西瓜,红通通的瓜瓤透着鲜亮的色泽,黑色的瓜籽嵌在其中,还带着刚从井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