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o章 清清楚楚(1 / 3)

加入书签

说到这里,苏瑶的声音有些哽咽,她抬手轻轻擦了擦眼角,又继续说道:“那时候我抱着这本笔记,哭得稀里哗啦的,只知道点头,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

师父走后,我把自己关在药庐里,看着这本笔记,一页一页地翻,里面的每一个字、每一幅画,都像是师父在跟我说话。

我看着她写的‘紫花地丁根茎捏之易断,断面粉性弱’,就想起小时候她拿着两种药材,让我反复捏、反复看,直到我能一眼分清;我看着她画的蒲公英根茎断面图,就想起她教我怎么通过断面的滑腻程度,判断蒲公英的品质好不好……”

阿竹静静地听着,眼眶也有些湿润。

她忽然明白,这本旧笔记对苏瑶来说,不仅仅是一本记录药材知识的书,更是师父留下的念想,是连接她和师父的纽带,是一份沉甸甸的传承。

每一页纸、每一个字里,都藏着师父的心血,藏着苏瑶对师父的思念,也藏着两代药师对医术的敬畏与坚守。

“后来我想通了,师父虽然走了,但她留下的知识还在,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在。”

苏瑶的语气渐渐恢复了平静,眼神也变得坚定起来,“所以我一直记着她的话,把每一种药材都研究透彻。

有时候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我就翻这本笔记,就像师父还在我身边,在给我指点一样。

我会去山间采药,一边采一边对照笔记,确认每一种药材的特征;我会把采回来的药材仔细分拣、晾晒,按照师父教的方法炮制,一点都不敢马虎;有人来买药或者求医,我会详细询问他们的症状,再根据药材的特性配药,生怕出一点差错——因为我知道,我手里握着的,不仅是药材,更是病人的安危,是师父的嘱托。”

阿竹看着苏瑶坚定的眼神,心里充满了敬佩。

她能想象到苏瑶这些年的不易:一个人守着药庐,一个人去山间采药,遇到困难时没有师父可以依靠,只能靠着这本笔记和自己的坚持,一点点摸索、一点点成长。

她也能想象到,苏瑶在无数个夜晚,对着这本笔记反复研究,直到把每一种药材的特征都刻在心里;在遇到难以分辨的药材时,她会像师父当年教她的那样,反复观察、反复比对,直到确定为止。

“不仅要自己学会,还要把这些知识教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能正确认识药材,用好药材。”

苏瑶的这句话,像一颗石子,在阿竹的心里激起了层层涟漪。

阿竹忽然想起自己第一次来药庐的时候,那时候她对药材一窍不通,连最基本的当归和黄芪都分不清。

是苏瑶耐心地教她,从药材的形状、颜色、气味,到药材的功效、用法,一点点地把知识传授给她。

那时候她还不明白苏瑶为什么要这么费心费力地教自己,现在她懂了——这是苏瑶在践行对师父的承诺,是在把师父留下的知识和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

阳光渐渐西斜,透过窗棂洒进屋里的光线也变得柔和起来,给整个药庐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橘色。

苏瑶小心翼翼地把那本旧笔记放进抽屉里,又轻轻把抽屉关好,像是在守护一件无比珍贵的宝物。

阿竹看着苏瑶的动作,心里忽然涌起一股强烈的愿望——她也要像苏瑶一样,把这些药材知识学好、学扎实,不仅要自己能准确分辨每一种药材,还要帮着苏瑶,把这些知识教给更多需要的人,让这份来自老药师的传承,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苏瑶姐,”

阿竹抬起头,眼神坚定地看着苏瑶,“我以后一定会好好学,把每一种药材的特征都记牢,不辜负你和你师父的期望。

等我学会了,我也帮你一起教别人,把这些知识传下去。”

苏瑶听到阿竹的话,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随即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