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o章 药香深处(1 / 4)
"
这些药方……能学吗?"
她听见自己的声音像浸了水的棉絮,轻轻软软地落在案几上。
那些泛黄的纸片在阳光下几乎透明,墨迹如新,连师祖爷写字时笔锋转折的力道都清晰可辨。
她的手背覆着一层银镯投下的光斑,此刻却比不上眼睛里亮起的光。
去年深秋她背错了一味药引——把白前误记成前胡,师父让她抄《本草纲目》相关章节整整三遍。
那时她跪在药柜边抹眼泪,笔尖戳得宣纸沙沙响,心里还委屈:不都是化痰止咳的药吗?差一味又能怎样?此刻看着师祖药方上"
雪夜加葱白三段"
那行小注,墨色比其他字淡些,像是匆忙添上去的,却让整个方子突然活了过来。
"
当然能学。
"
苏瑶的声音从药柜那侧传来,带着药材碾槽与铜臼碰撞的清脆声响,"
但你要先明白,学师祖的药方不是背几个字那么简单。
"
林小婉捏着锦囊的手紧了紧。
她闻见沉香木珠渗出丝丝缕缕的甜凉,混着锦囊里残留的草药气息——是陈皮经年的醇厚,混着一点艾叶的清苦。
这味道让她想起第一次跟着师父上山采药的情形,晨露未曦的草丛里,师父教她辨认茵陈蒿:"
你看这叶片背面的银灰色,像不像月亮照在雪地上的光?"
案几上的药方被穿堂风掀起一角。
林小婉急忙用镇纸压住,现这是张治疗小儿惊风的方子。
天麻、钩藤、蝉蜕这些她都认得,唯独"
朱砂"
二字旁画了个小圈,旁边批注"
晨露研磨"
。
"
师父,为什么朱砂要用晨露磨?"
她忍不住问。
铜臼里的声响停了,苏瑶走过来时带着一身白芷的香气,手指还沾着淡黄色的药粉。
"
你师祖常说,药性如人性。
"
苏瑶的指尖点在朱砂二字上,留了个小小的黄印,"
朱砂质重镇惊,但性燥烈。
晨露乃天地阴阳交泰之物,能化其燥性而不减药效。
"
她忽然转身从多宝架上取下一个青瓷钵,"
这就是师祖当年用的露器。
"
林小婉接过瓷钵时差点脱手——比想象中沉得多。
钵底积着层极细的朱红色粉末,内壁布满蛛网般的浅痕,像是被研磨过千万次。
她突然明白师父为何总说"
好药要磨一辈子"
,这些痕迹里不知藏着多少黎明前蹲在庭院接露水的晨光。
"
看这个。
"
苏瑶从锦囊底层抽出张特殊的药方。
与其他宣纸不同,这是块巴掌大的桑皮纸,已经氧化成深褐色,上面的字迹全靠墨色深浅才能辨认。
林小婉凑近闻了闻,竟有股蜂蜜的甜香。
"
这是"
"
蜂蜡熏过的。
"
苏瑶把桑皮纸对着光,显出密密麻麻的针眼,"
当年师祖行医到苗疆,遇上瘴痢流行。
当地巫医给的方子,用桑皮纸蘸蜂蜡写了,再拿银针扎孔传给他。
"
纸上的字歪歪扭扭,像爬行的蜈蚣,但每一味药后面都画着奇怪的符号。
林小婉指着个形似鸟爪的标记:"
这是?"
"
山茄花的采收时间。
"
苏瑶的指甲顺着符号边缘描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