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o6章 铭记于心(2 / 3)
>"
丝绸袖口拂过他结满硬痂的手背,惊飞几只停驻的苍蝇。
"
张思贞,取干净帕子来。
"
苏瑶的声音平静如往常,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当学徒捧着热水和毛巾赶来时,她已经蹲在竹榻边,亲手为乞丐擦去脸上的污垢。
弟子们这才看清,那张黧黑的脸上烧得通红,干裂的嘴唇渗着血丝,每喘一口气都伴随着沙哑的咳嗽。
"
老人家染了风寒,又兼脾胃虚寒。
"
苏瑶指尖搭在乞丐腕间,脉象虚弱如游丝,"
这些日子可曾吃过热食?"
乞丐嗫嚅着摇头,喉结艰难滚动:"
讨不到水都没得喝"
话未说完,突然剧烈咳嗽起来,铁锈色的痰液溅在苏瑶袖口。
药童倒抽冷气的瞬间,苏瑶却只是轻轻拍着他的背,直到咳喘渐歇。
诊室内一片死寂。
王庚盯着师父被弄脏的衣袖,想起前日城中富户重金求诊时,苏瑶也是这般专注的神情。
此刻她翻开医案本,落笔字迹苍劲:"
桂枝三钱,干姜二钱,再加半把饴糖"
转头又对张思贞道:"
去厨房炖碗小米粥,滴两滴香油。
"
"
师父,这药"
年轻的弟子欲言又止。
苏瑶自然明白他的顾虑——几味药材虽不贵重,可医馆开支浩繁,免费赠药的事做多了,难免入不敷出。
她却只是将药方递过去,目光扫过满堂弟子:"
医者治病,如农夫护苗。
若嫌苗弱就弃之不顾,哪还有丰收之日?"
煎药的铜锅在檐下咕嘟作响时,苏瑶索性将问诊台搬到灶台边。
她用竹筷搅着药汤,对围坐的弟子们娓娓道来:"
此人久饥伤脾,风寒入体,普通的辛温解表方反而耗气。
干姜配饴糖,既能温里散寒,又可缓急止痛"
说话间,药香混着米粥的甜香弥漫开来,乞丐蜷在竹榻上,浑浊的泪水无声滑落。
药煎好时,夕阳正将天边染成琥珀色。
苏瑶端起粗陶碗,吹凉了舀起一勺:"
老人家,慢慢喝。
"
乞丐颤抖着伸手,却被她轻轻避开:"
烫,我来。
"
当药汁顺着嘴角流下时,她就用帕子细细擦拭,动作轻柔得像在照顾襁褓中的婴儿。
张思贞站在阴影里,眼眶突然烫。
他想起自己初来医馆时,不过是个目不识丁的小童,是苏瑶手把手教他认药、辨脉。
此刻看着师父鬓角的白,他忽然明白,那些泛黄医书上的"
大医精诚"
四个字,原来不是墨痕,是要用一生去践行的灯火。
暮色渐浓时,乞丐捧着还温热的空碗,扑通一声跪在青石板上。
苏瑶急忙将人搀起,衣摆扫过满地夕阳:"
快别折煞我。
三日后若不见好,只管再来。
"
望着那道蹒跚远去的背影,她转身看向弟子们,语气平淡却字字千钧:"
记住,医馆门槛再高,也高不过人命。
"
夜幕如墨,医馆内药香与烛火交织。
王庚坐在药柜前,案头摊开的医案上墨迹未干,白天那一幕幕仍在脑海中翻涌。
他伸手轻抚宣纸,仿佛还能感受到师父指尖传递出的温度,那是跨越身份与贫富的医者大爱。
三日后的清晨,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医馆。
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