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五行药雾一(1 / 3)

加入书签

当血绢上地脉图的最后一道脉络被翡翠色荧光填满,王庚腕间的银镯突然灼如烙铁,《千金要方》序文的荧光如活物般窜入空中,与他掌纹里的朱砂脉络交织缠绕。

就在此时,锦盒“咔嗒”

一声弹开,五色药雾如蛟龙出渊,裹挟着古老药香扑面而来。

青色雾气率先升腾而起,宛如被风吹动的薄纱,在空中翻涌凝聚。

雾气中渐渐浮现出桑叶的轮廓,每一片桑叶都晶莹剔透,叶脉间流转着柔和的青光。

眨眼间,桑叶化作乙木卦象,乾三连,坤六断,卦象表面闪烁着细密的符文,仿佛在诉说着东方青木的生生不息之力。

紧接着,赤色雾滴如天女散花般飘落,落地瞬间燃起幽蓝火焰,聚合成丙火图腾。

火焰呈现出莲花状,花瓣边缘跳动着金色火苗,所过之处,空气出轻微的爆裂声,炽热的气息与青色雾气碰撞,在两者交界处产生阵阵涟漪。

黄色雾霭如潮水般漫过药柜,瞬间将整个空间染成琥珀色。

雾气中浮现出形态各异的茯苓团块,有的如小山丘般圆润,有的似灵芝般层叠。

茯苓表面隐隐透出戊土符文,符文散着柔和的土黄色光芒,符文与茯苓不断融合又分离,仿佛在演绎着大地的包容与孕育。

白色雾丝从锦盒中如游蛇般窜出,相互缠绕编织成川贝网状。

这些网状结构在空中不断重组,最终化作庚金卦象,卦象边缘闪烁着金属特有的冷冽光芒,丝丝寒意从雾丝中渗出,所到之处,药柜上的铜锁泛起一层白霜。

最后,黑色雾珠如墨玉般滚落,落地后汇集成熟地汁液,在地面蜿蜒流淌,逐渐凝成壬水符号。

符号表面水波荡漾,散着深邃的黑色光芒,仿佛蕴含着无尽的神秘与力量。

五种颜色的药雾在空中相互追逐、缠绕,形成一个巨大的五行轮转图。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生,循环不息,药雾所到之处,空气都泛起阵阵涟漪,仿佛空间都在随着五行之力震颤。

药雾的流转与药柜抽屉里的药材产生了奇妙的共鸣。

东侧的黄连抽屉“砰”

地自动弹出,屉底浮现出烫金古字“泻心火”

,一股浓郁的苦味从抽屉中弥漫开来,黄连特有的清香与赤色药雾交织,在空中形成一道火焰状的文字。

西侧的石膏抽屉渗出丝丝凉意,屉壁迅凝结出一层白霜,霜花呈现出独特的六边形,宛如精美的冰晶雕刻,上面浮现着“清肺热”

的字样,与白色药雾遥相呼应。

王庚的指尖无意识摩挲着银镯烫的纹路,眼前的五行药雾仍在流转,却不及血绢上浮现的字迹惊心动魄。

那蝇头小楷仿佛是从三百年前的时光里直接拓印而来,墨迹未干,竟带着湿润的药香——仔细分辨,竟是以白术研磨成汁,混合朱砂书写,既有健脾燥湿之效,又暗含辟邪镇纸的古法。

血绢上记载的崇祯年间治水案牍在他脑海中轰然展开。

《青囊秘录》残卷里记载的零星片段突然鲜活起来:黄河决堤时,药仙李青岚在堤岸支起九口青铜大锅,将千斤大黄投入沸水中熬煮三日三夜,汤药顺着特制的竹筒注入决口处的泥沙,浑浊的洪水竟如被驯服的巨兽,随着大黄的泻下之力改道而行;淮河淤塞时,他带领村民在两岸广种茯苓,以茯苓菌核吸收地下湿气,配合疏浚河道,硬是用渗湿利水之法疏通了堵塞的水道。

这些尘封的医案此刻在血绢上化作动态的全息影像,奔腾的洪水与熬煮的药汤在空气中重叠,恍若时空交错。

洪泽湖区域浮现的新脉络尤为震撼。

王庚注意到,代表湖水的墨绿色药汁中,竟悬浮着无数微型白术根茎,根茎表面密布细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