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阳气共振(3 / 3)

加入书签

,孙思邈在终南山用金针通窍,李时珍在太医院以银锭测药……这些身影最终汇聚成她握针的手,在观天镜中形成跨越两千年的叠影。

赤玉瓶的羊脂玉面泛起珊瑚般的纹路,瓶中封存千年的“清浊之气”

终于破封而出。

那是七代医圣以自身气血为引提炼的生命原质,此刻化作黑白双鱼,尾鳍拍击镜面时激起量子涟漪。

黑鱼眼瞳闪烁着线粒体的琥珀色荧光,白鱼鳞片折射出银河悬臂的幽蓝,两鱼绕“医”

字旋转的轨迹,竟与双螺旋的右手定则完全一致。

苏瑶指尖抚过瓶身“戊己居中”

的篆刻,忽然福至心灵——这阴阳双鱼的交缠,不正是《难经》中“肾间动气”

的具象化?

“天垂象,地成形,人应之。”

张思贞的声音里带着颤音,他拂袖挥出观天镜的星图投影,二十八宿的青铜刻度盘上,七枚银针的投影正沿着二十八宿的五行分野缓缓转动。

东汉错金云纹针停在玉枕穴位置,针尖直指角宿一,那是苍龙七宿的起始星,对应东方木气;三国时期的青铜针悬于肝俞穴,与氐宿的天乳星形成连线,氐宿属土,恰合“肝属木,木克土”

的医理;最令人惊叹的是盛唐时期的鎏金银针,稳稳落在脾俞穴,针尖光芒与翼宿的太微左垣星交相辉映,翼宿为朱雀七宿之一,属火,正应“脾属土,火生土”

的五行生克。

苏瑶展开《针经指南》残卷,泛黄的纸页上“冬至刺肾俞,引北斗之气入体”

的朱批突然渗出荧光,与观天镜中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形成共振。

她看见自己腕间的太阴历法玉镯,裂纹处溢出的月光正沿着针路流淌,在每个穴位投影处凝结成微型星图。

当七枚银针的投影同时对准七宿的“气门”

位置,赤玉瓶中的双鱼突然加旋转,黑白二气在“医”

字中央爆,形成肉眼可见的气穴——那是肾间动气与天地阳气共振的临界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