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薪火相传六(2 / 3)

加入书签

,"

思贞,还记得《本草拾遗》里解蕈毒的方子么?"

张思贞怔住。

那些曾被他认为迂腐的"

望掌纹辨毒"

古法,此刻在晨光中显出锋利的真实。

他飞奔去取药时,听见苏瑶正柔声安抚农妇:"

用绿豆甘草汤先催吐,再以金银花露解毒您别急。

"

煎药房里蒸汽氤氲。

张思贞盯着砂锅里翻滚的银花,突然现苏瑶添了一味竹叶心。

"

师父,方子里没写这个"

"

你师公常说,解毒如救火。

"

苏瑶将竹叶心排成扇形投入锅中,"

金银花泻热,竹叶心却能护住心脉——就像"

她顿了顿,目光掠过窗外的老槐树,"

就像当年他救你时加的那味野山参。

"

张思贞胸口烫。

三年前瘟疫中那碗苦药的味道突然在舌尖复苏——原来所谓传承,从来不是刻板的君臣佐使,而是这般在危急时刻的灵光一现,是跨越时空的医者共鸣。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医馆的后院被一层银白的月光轻柔地笼罩着。

张思贞独自坐在那棵老槐树下的石凳上,四周药草的影子在月光下摇曳,散出若有若无的香气。

他微微仰头,目光穿越枝叶的缝隙,直直地望向那浩瀚无垠的星空。

繁星闪烁,恰似无数双眼睛在苍穹之上凝视着人间,又似在默默见证着他的成长之路。

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初来医馆之时。

那时的他,青涩而懵懂,站在摆满药柜的医馆内,面对琳琅满目的草药和各种病症的诊断书籍,满心皆是迷茫。

每一味草药的名字对他而言都像是陌生的符号,每一种病症的诊断都让他感到无从下手。

初次尝试为患者把脉时,紧张的情绪如潮水般将他淹没,手心里全是汗,连脉象都难以把准。

可如今,历经无数个日夜的钻研与实践,他已能从容地应对形形色色的患者,熟练地诊断病症、精准地开出药方,逐渐成长为一名可以独当一面的医者。

这一路的蜕变,他比谁都清楚,离不开苏瑶如春风化雨般的悉心教导。

苏瑶总是耐心地陪着他辨认每一味草药的特性,从根须的形状到叶片的脉络,从气味的浓淡到药效的缓急,无一遗漏;手把手地教他如何精准把脉,感受脉象中蕴含的身体奥秘;在他面对复杂病症不知所措时,又总是以温和的话语为他剖析病症根源,引导他找到治疗的方向。

当然,也离不开他自己的不懈努力。

无数个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照亮医馆,他便已在研读医书,逐字逐句地理解晦涩的医理;无数个夜晚,月色深沉,他还在后院反复练习炮制草药,烈火烹煎、文火慢焙,每一道工序都做得一丝不苟,力求让草药挥出最佳药效。

想到这里,张思贞的眼神愈坚定,宛如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

他暗暗誓,无论未来的道路上会遭遇怎样的狂风暴雨,会面临多少艰难险阻,他都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成为一名济世救人的良医,是他心底最炽热的追求,他要将希望的曙光和健康的福祉带给更多在病痛深渊中苦苦挣扎的患者。

他深知,这条道路漫长而艰辛,但只要心怀信念,一步一个脚印,终能抵达理想的彼岸,为世间增添更多的温暖与生机。

一日清晨,医馆的门刚打开不久,一阵嘈杂声便从门口传来。

张思贞抬眼望去,只见几个村民神色匆匆地抬着一副简易担架走进医馆,担架上躺着一个面色痛苦的年轻男子。

男子双手捂着肚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