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o章 苏瑶寻徒六(1 / 3)
“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他的医德更是高尚无比,令人敬仰。
他在长沙为官时,心中始终牵挂着百姓的疾苦。
每逢初一和十五,这本是官员们休息的日子,可张仲景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他大开衙门,将大堂变成了临时的诊所,自己坐在大堂上,为前来求医的百姓诊治疾病。
无论前来的是衣衫褴褛的穷苦百姓,还是达官贵人,他都一视同仁,认真地为他们诊断病情,开具药方。
他耐心地倾听每一位患者的诉说,仔细地为他们检查身体,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症状。
在他的眼中,每一位患者都是平等的,都值得他全力以赴去救治。
他的这种行为,不仅为百姓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也为后世医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这便是‘坐堂医生’的由来,而张仲景也因此深受百姓爱戴,人们传颂着他的善举,将他视为救星。”
李伯的声音充满了敬意,仿佛在讲述一位伟大的英雄,他的脸上洋溢着对张仲景的钦佩之情。
张思贞听得热血沸腾,内心被张仲景的事迹深深震撼。
他站起身来,双手紧紧握拳,仿佛在积蓄着无穷的力量,激动地说道:“李伯,这些名医们太了不起了!
他们不仅拥有高的医术,更有着一颗悲天悯人的仁心。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医术,像他们一样,为百姓解除病痛。
我要传承他们的精神,让中医的光芒永远照耀下去。”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信念,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未来行医济世的身影。
李伯看着张思贞那充满激情和决心的模样,心中倍感欣慰。
他拍了拍张思贞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孩子,有这份心就好。
但你要知道,学医之路充满艰辛,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更要有一颗持之以恒、不畏艰难的心。
你看这些古代名医,哪一个不是历经千辛万苦,才取得如此成就。
不过,只要你坚持下去,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
李伯的话语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张思贞的心中,给予他无尽的鼓励和支持。
“李伯,您放心,我一定会努力的。
我想先从研读这些古代医书开始,您能给我讲讲该怎么入手吗?”
张思贞虚心地向李伯请教道。
李伯微微点头,说道:“这古代医书啊,每一本都蕴含着深厚的智慧,就拿你刚才听到的《伤寒杂病论》来说,它的内容博大精深,你初读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有些晦涩难懂。
你可以先从一些注释版的入手,比如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他对张仲景的原文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有助于你理解其中的含义。
同时,你还要结合临床实践,遇到病症的时候,多想想医书中是怎么说的,慢慢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李伯一边说着,一边在桌上的医书中翻找着相关的书籍,递给张思贞。
张思贞接过书,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中,仿佛捧着的是一份无比珍贵的宝藏。
他认真地听着李伯的讲解,不时地点头表示理解。
此时,后院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微风轻轻拂过,带来阵阵草药的清香。
在这片宁静而充满希望的后院里,张思贞仿佛看到了自己未来的道路,他决心沿着古代名医们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用自己的医术为百姓带来健康和希望。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思贞每天早早地来到后院,跟随李伯学习草药的分拣、炮制等基础知识。
他认真地观察每一种草药的形态、颜色、气味,牢记它们的特性和功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