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苏瑶寻徒三(2 / 3)
>她的脚步踏遍了周围的每一个城镇和乡村,她的身影出现在集市、学堂、医馆以及各种可能出现人才的地方。
每一次的相遇,每一次的尝试,都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她知道,寻找合适的徒弟就像在大海里捞针,但只要不放弃,总有一天会找到那根针。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苏瑶像往常一样来到集市。
在集市的角落里,有一个年轻人正在给人们免费放一些自制的草药香囊,他一边放,一边向人们讲解着香囊的功效和使用方法。
苏瑶被他的举动吸引了过去。
年轻人看到苏瑶,热情地递上一个香囊,并详细地介绍起来。
苏瑶现,这个年轻人不仅对草药有着一定的了解,而且非常热心,对待每一个人都充满了耐心和善意。
在与年轻人的交谈中,苏瑶得知他从小就对中医感兴趣,一直在自学中医知识。
苏瑶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预感,她觉得这个年轻人或许就是她一直在寻找的人。
她邀请年轻人到医馆做客,年轻人欣然答应。
在集市初遇那个热心放草药香囊的年轻人后,苏瑶怀着满心期待,将他带回了医馆。
年轻人名叫张思贞,身姿挺拔,面容俊朗,眼神中透着一股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的渴望。
刚踏入医馆,他便被馆内弥漫的草药香气和满架的医书所吸引,目光中满是惊叹与向往。
苏瑶深知,挑选传承者绝非易事,需要经过多番严格的测试与考察。
于是,她决定先从理论知识入手。
她从医馆的书架上取下一本古老的中医典籍,翻开其中记载着各种疑难病症的章节,开始向张思贞提问。
张思贞专注地倾听着每一个问题,眉头微皱,陷入思考。
尽管有些问题颇为棘手,但他凭借着平日里自学积累的知识,总能给出自己的见解。
苏瑶注意到,他回答问题时条理清晰,对病症的理解虽显稚嫩,却有着独特的视角,这让苏瑶心中暗暗点头。
接下来的日子里,苏瑶安排张思贞参与日常的药材整理工作。
医馆后院,摆放着各类新鲜采来的草药,需要分类、晾晒、炮制。
张思贞每日早早来到后院,虚心向馆内的老药工请教。
他仔细观察每一种草药的形态、色泽,轻轻嗅闻它们的气味,牢记不同草药的特性。
在晾晒草药时,他会根据阳光的强弱和风向,精心调整草药的摆放位置,力求每一株草药都能得到最佳的晾晒效果。
遇到不懂的地方,他总是主动询问,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
他对草药的这份专注与热情,苏瑶都看在眼里。
一日,医馆来了一位腹痛难忍的患者。
苏瑶示意张思贞在一旁观察,只见他目光紧紧跟随着苏瑶的一举一动,神情专注。
苏瑶为患者把脉时,张思贞也在一旁默默模仿,尝试感受脉象的变化。
问诊过程中,苏瑶注意到张思贞认真倾听患者描述症状,眼神中满是关切。
待苏瑶开完药方,张思贞主动上前搀扶患者,轻声安慰,并详细告知其煎药和服药的注意事项。
患者离开后,苏瑶询问张思贞对该病症的看法,张思贞条理清晰地分析了病症的成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虽有不足之处,但他对患者的那份关爱与耐心,让苏瑶深感欣慰。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瑶开始让张思贞尝试独立诊断一些轻症患者。
起初,张思贞还有些紧张,面对患者时声音微微颤抖,但他努力镇定下来,按照苏瑶所教的方法,认真地望闻问切。
诊断完毕后,他会小心翼翼地向苏瑶请教,苏瑶则会耐心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