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清清楚楚(2 / 3)

加入书签

能清晰感受到它们截然不同的质地 —— 左边那截紫花地丁的根茎,表面带着细微的纵皱纹,捏在手里轻轻一用力,便能察觉到纤维的脆弱,仿佛下一秒就会在掌心断裂;而右边的蒲公英根茎,表皮粗糙却坚韧,即便她微微加力,也只能感受到根茎轻微的形变,丝毫没有断裂的迹象。这两小段不起眼的植物根茎,此刻在她掌心却像是有了重量,每一寸纹理都在无声诉说着辨药的真谛,也让她更真切地体会到苏瑶师父当年伏案记录时的用心。

她抬眼看向苏瑶,阳光刚好落在苏瑶的侧脸,将她鬓边几缕碎发染成了浅金色。苏瑶的眼神温和而坚定,像是一汪沉静的湖水,里面映着对师父的思念,也藏着对传承的期盼。阿竹忽然想起半个月前跟着苏瑶去后山采药的场景 —— 那天清晨的露水还没干透,草叶上沾着晶莹的水珠,苏瑶蹲在草丛里,指着一株开着淡紫色小花的植物对她说:“阿竹你看,这就是紫花地丁,你仔细摸它的根茎,是不是比旁边的蒲公英要脆一些?” 说着便小心翼翼地将两株植物连根拔起,用随身携带的小刀轻轻切开根茎,让她对比断面的不同。那时候阿竹还觉得这些细节太过琐碎,可现在握着手中的根茎,才明白每一个细微的差别,都是老药师们用无数次实践总结出的经验,是能救人于危难的关键。

“苏瑶姐,我一定会好好学的,不辜负你和你师父的期望。” 阿竹的声音比刚才更坚定了几分,掌心的根茎似乎也给了她力量,“以后我也要像你们一样,把这些药材知识学好,用它们帮助更多的人。” 她说这话时,目光紧紧锁在苏瑶的眼睛上,里面没有了往日的怯懦,只剩下满满的决心。

苏瑶听到这话,眼中先是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作浓浓的欣慰。她伸手轻轻拂去阿竹脸颊上沾着的一缕碎发,指尖带着淡淡的药香,那是常年与药材打交道留下的独特气息。“阿竹,你能这么想,师父要是泉下有知,一定会很高兴的。” 苏瑶的声音很轻,却带着足够的分量,“其实刚开始教你辨药的时候,我还担心你会觉得枯燥 —— 毕竟要记那么多特征,还要反复比对,有时候甚至要顶着烈日、冒着风雨去山间采药。可没想到你不仅没抱怨,还总追着我问东问西,连那些最细微的区别都不肯放过。”

阿竹听到苏瑶的夸赞,脸颊微微泛红,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目光又落回了手中的根茎上。她想起自己第一次独立辨认药材时的情景 —— 那天苏瑶让她从药筐里挑出紫花地丁和蒲公英,她紧张得手心冒汗,拿着每一根根茎都要反复捏好几次,对照着苏瑶之前教的特征一一确认。当她终于挑完,苏瑶笑着对她说:“阿竹,你看,只要用心,就没有学不会的。” 那一刻的成就感,她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

“苏瑶姐,其实我刚开始也觉得难,” 阿竹抬起头,坦诚地说道,“有时候记混了特征,还会闹笑话。但每次看到你那么认真地研究药材,看到那本笔记上细致的记录,我就觉得不能放弃。尤其是上次李奶奶来买药,她说当年她儿子得了急病,是你师父用紫花地丁配药救了他的命,我就更觉得这些药材知识特别重要 —— 它们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更是能救命的宝贝。”

苏瑶听到 “李奶奶” 三个字,眼神柔和了许多,嘴角也勾起一抹温暖的笑意。“李奶奶家的事,师父以前跟我提起过。” 她缓缓说道,“那时候李奶奶的儿子才五岁,得了急疹,浑身发热,哭闹不止。村里的郎中都束手无策,李奶奶抱着孩子来求师父,师父看了孩子的症状,就知道要用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可那时候正值冬季,紫花地丁不好找,师父连夜冒着雪去后山,在背风的石缝里找到了几株,回来后连夜炮制,配好药给孩子服下,第二天孩子的烧就退了。”

阿竹听得入了迷,手中的根茎仿佛也变得更有意义。她能想象出那个大雪纷飞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