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神清气爽(2 / 3)

加入书签

发着淡淡的甘草香;几本新采的草药用红绳捆着,放在窗边的竹篮里,叶片上还带着晨露的痕迹。

苏瑶走到窗边,双手轻轻搭在雕花木棂上,木质的纹理粗糙却温暖,那是师父亲手打造的窗棂,当年为了选这根上好的樟木,师父特意翻了两座山。她望着窗外生机勃勃的山野,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一抹浅笑。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像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被阳光镀上一层金边,山尖的云雾还未完全散去,如同轻纱般缠绕在山腰,给山峦添了几分朦胧的美感。山间的树木郁郁葱葱,松树、柏树、桦树错落有致,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 “沙沙” 的声响,像是在向她招手问好。偶尔有几只山雀从枝头掠过,叽叽喳喳的叫声打破了山林的宁静,又很快消失在茂密的枝叶间。

山脚下的田地里,已经有早起的村民在劳作。李家大叔戴着草帽,正弯腰给玉米苗除草,他的动作娴熟而有力,每除草一下,便会直起身捶捶腰,然后继续劳作;不远处的田埂上,王大婶提着竹篮,正在采摘自家种的青菜,翠绿的青菜上还挂着露珠,她时不时抬头望向医馆的方向,似乎在留意着什么;几个半大的孩子在田边追逐嬉戏,手里拿着刚摘的野果,笑声清脆悦耳,顺着风传到苏瑶耳中。这些身影在田野间移动,带着泥土的芬芳与生活的气息,构成了一幅最鲜活的田园画卷。

苏瑶的目光落在田边的那条小路上,路面铺着青石板,是几年前村民们一起修建的。以前这条路全是泥地,一到雨天便泥泞难行,有一次张大爷突发急病,村民们抬着他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医馆赶,走了足足一个时辰才到。后来苏瑶提议修条路,村民们二话不说便行动起来,男人们上山采石,女人们烧水做饭,就连孩子们都帮忙递工具,不过半个月,便修好了这条青石板路。从那以后,不管刮风下雨,村民们来看病都方便了许多。

正想着,一阵熟悉的脚步声从门口传来,伴随着 “吱呀” 一声开门声,王大婶提着竹篮走了进来。“苏大夫,忙着呢?” 王大婶的声音洪亮,脸上带着淳朴的笑容,“这是刚摘的青菜,还带着露水,给你送来尝尝鲜。” 苏瑶转过身,笑着接过竹篮:“大婶太客气了,每次都给我送菜来。” 王大婶摆了摆手:“你为我们山里人看病抓药,没收过我们多少诊费,这点青菜算什么。对了,我家那口子昨晚咳嗽好多了,多亏了你开的药。” 苏瑶点点头:“那就好,记得让他按时服药,别吃生冷的食物。”

王大婶又闲聊了几句,便提着空篮子离开了。苏瑶将青菜放进厨房的竹筐里,刚转身,就看到药柜旁的那盆薄荷长得愈发茂盛,叶片青翠欲滴,散发着清凉的香气。这盆薄荷是去年夏天一个小病号送来的,那孩子发烧不退,苏瑶用薄荷给他熬了药浴,很快便退了烧。孩子的母亲特意挖了盆薄荷送来,说让苏瑶夏天解暑用。如今薄荷长得极好,苏瑶时常会摘几片叶子泡水喝,那清凉的味道总能让她神清气爽。

阳光渐渐西移,透过窗棂洒在医馆的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铜炉里的艾草已经燃尽,只留下些许灰烬,空气中的艾香却依旧浓郁。苏瑶走到药柜前,开始整理今天采回的草药,她将紫苏、薄荷、金银花分类摆放,动作娴熟而轻柔,仿佛在对待珍贵的宝物。每一种草药都带着山野的气息,每一片叶子都藏着自然的馈赠,而她,便是这些馈赠的传递者,用双手将草木的力量化作治愈的希望。

窗外的山野依旧生机勃勃,午后的阳光褪去了些许灼热,化作温柔的金纱笼罩着整片山峦。松涛阵阵,裹挟着野菊的幽香穿过窗棂,与医馆里未散的药香、艾香缠绵交织。铜炉中残余的艾灰被微风轻轻扬起,落在诊桌的青花笔洗边缘,像是给素雅的瓷器描上了一层淡金纹路。村民们的劳作还在继续,田埂上偶尔传来锄头碰撞石块的脆响,混着山雀清脆的啼鸣,成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