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几分沉静(1 / 3)

加入书签

夜风裹着山间特有的清润气息,漫过观前那方青石板坪,檐角的铜铃被吹得轻轻摇晃,“叮铃 —— 叮铃 ——” 的声响在暮色里散开,像极了观里老道长当年给孩童诊病时,挂在药箱上的铜铃声。苏瑶站在 “济世观” 的木门前,素色的布裙被风掀起一角,指尖还残留着方才为陈老伯诊脉时的微凉触感。她望着观外连绵铺开的群山,暮色像一层淡墨,缓缓晕染开峰峦的轮廓,那些起伏的山脊在昏暗中模糊了棱角,竟真如蛰伏的巨兽,脊背隐在云雾里,透着几分沉静的威严。

这已经是陈老伯卧病的第五天了。昨日傍晚,村落里的后生背着他来观中时,老人的脸颊已泛着不正常的青灰,呼吸细弱得像风中残烛。苏瑶搭脉时,指尖下那微弱的搏动几乎要被山间的寒气吞噬,她掀开老人的衣袖,臂弯处那道深褐色的齿痕还泛着肿,虽已过了蛇毒发作的急性期,毒素却顺着血脉漫进了脏腑,连带着多年的旧疾一同发作,夜里常常咳得整个人蜷缩起来,枯瘦的手紧紧抓着被褥,眼窝深陷得能瞧见青色的血管。

“师父,药篓我都仔细翻了三遍,金脉草的叶片带着金线,根须是浅褐色的,绝不会认错。” 林小婉的声音拉回了苏瑶的思绪,小姑娘踮着脚举着药篓,灯笼的光晕落在她脸上,能瞧见鼻尖沾着的草屑,额角还有细密的汗珠。苏瑶伸手接过药篓,指尖触到叶片上残留的晨露,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蔓延开。金脉草长在山涧旁的岩石缝里,叶片上的金线要在晨光下才看得最清楚,弟子们为了寻它,天不亮就背着竹篓进了山,回来时裤脚都被露水打湿,沾着不少带刺的草籽。

她轻轻拈起一株金脉草,叶片边缘的锯齿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果然如林小婉所说,像是镶了层流动的金边。这草药性温,能解蛇毒、补气血,正是陈老伯此刻最需要的药引。只是金脉草生长的地方偏僻,加上今年雨水少,弟子们前几日寻了两天都没找到,昨日傍晚林小婉红着眼眶来报信时,苏瑶还在灯下翻着祖传的医书,试图从古籍里找替代的药方,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上面密密麻麻的批注是祖辈们留下的经验,字里行间都是 “医者仁心” 四个字。

“能治好!一定能!” 弟子们的声音又一次响起,方才苏瑶说找到金脉草便能配出药方时,几个年轻的弟子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应诺,声浪撞在观前的老槐树上,惊得林间宿鸟扑棱棱飞起,翅膀扇动的声音在暮色里格外清晰。远处的山峦传来此起彼伏的回响,“能治好 —— 能治好 ——” 的声音顺着风飘向山脚下的村落,像是在给那些等待的人传递希望。

苏瑶抬头望向村落的方向,那里已亮起零星的灯火,橘黄色的光晕在夜色里连成一片,微弱却坚定。她知道,那簇光晕里,陈老伯的家人或许正坐在床边,借着油灯的光熬着米汤,时不时探头望向窗外,盼着观里能传来好消息。前几日陈老伯的孙子小豆子还跑来找过她,小小的身子裹着洗得发白的棉袄,仰着小脸问:“苏瑶姐姐,爷爷什么时候能回家呀?他还答应要带我去山涧捉小鱼呢。” 孩子的眼神清澈得像山涧的泉水,苏瑶蹲下身,轻轻摸了摸他的头,说:“等姐姐找到最好的草药,爷爷很快就能好起来。”

此刻握着手里的金脉草,苏瑶终于松了口气。她转身走进观内,药炉里的炭火还燃着,袅袅的青烟从烟囱里飘出,混着草药的清香。弟子们跟着她走进药房,林小婉已经熟练地拿出捣药的石臼,另一个弟子则在一旁清洗陶罐,准备煎药。苏瑶将金脉草放在案板上,用小刀细细切碎,叶片上的金线在灯光下闪烁,像是细碎的星光。

“金脉草要和当归、黄芪一起煎,先用武火煮沸,再转文火慢熬半个时辰,火候一定要掌握好,不能太急。” 苏瑶一边说,一边将切好的草药放进陶罐,“陈老伯身子虚,药量要比往常减半,先服三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