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几分老练(2 / 3)
苏瑶认真听着,偶尔点头补充:“没错,不过蒸制的时候,火候一定要控制好,不能太急,也不能太弱。还有,翻动的时候要用竹筷,不能用金属的筷子,以免影响药性。” 张思贞立刻点头记下,拿出一支笔,在书页的空白处轻轻标注上注意事项,他的字迹工整,一笔一划都透着认真。
月光依旧静静地洒在药庐里,照亮了案上的药材,照亮了孩子们忙碌的身影,也照亮了苏瑶眼中的温柔。她看着眼前的一切,忽然觉得,药庐的传承从来都不是冰冷的文字和刻板的步骤,而是这份对草药的珍视,对每一个细节的严谨,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就像这龙涎草,因为有了孩子们的用心呵护,才变得更加珍贵;就像这药庐的传承,因为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才得以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林小婉忽然想起什么,跑到库房里,抱着一个小小的木盒跑回来,打开盒子,里面放着几支彩色的颜料。“师兄,我们现在就给瓷瓶画画好不好?等龙涎草炮制好了,就能直接装进去了。” 她拉着张思贞的袖子,眼里满是期待。张思贞看了看苏瑶,见苏瑶点头,便笑着答应:“好,不过我们得先把药材的事情忙完,再一起画。”
灶膛里的火渐渐小了下去,原本跳跃的橘红色火苗慢慢蜷缩成点点火星,藏在灰白色的灰烬里,明明灭灭地闪烁着,像夜空中稀疏的星辰。偶尔有一两粒火星往上蹿一下,又迅速落回灰烬中,只在空气中留下一丝转瞬即逝的温热。柴火燃烧的噼啪声也弱了许多,变成了细微的 “滋滋” 声,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反倒让药庐里的氛围更显温馨。
苏瑶走到灶边,拿起旁边的铁铲,轻轻拨开灶膛里的灰烬,让藏在底下的炭火能更好地呼吸。她动作轻柔,生怕惊扰了这静谧的夜晚,也怕不小心弄灭了炭火 —— 虽然药材已经蒸好,但余温还能让药香在庐内多停留些时候。做完这一切,她直起身,转身看向案边的两个孩子,嘴角的笑意又浓了几分。
张思贞正坐在案前的小板凳上,手里握着一支狼毫笔,面前铺着一张泛黄的宣纸。他微微低着头,额前的碎发垂下来,遮住了部分眉眼,只露出专注的神情。他先是轻轻蘸了蘸墨汁,在宣纸上试了试笔锋,然后便开始认真书写炮制的步骤。他的字迹比之前又工整了些,笔画之间透着一股沉稳的力道,不似少年人那般青涩,倒有几分成年人的老练。
“第一步,取雪水适量,浸泡龙涎草半个时辰,期间需搅拌三次,确保药材充分吸收水分。” 他一边轻声念着,一边在纸上写下对应的文字,每一个字都写得格外认真,仿佛在完成一件极为重要的大事。写完这一句,他又拿起笔,在文字旁边画起了示意图:先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一个陶罐,里面画着几片草叶,代表龙涎草,旁边再画一个小勺子,标注上 “雪水” 二字,清晰明了。
林小婉原本在旁边看着,见张思贞画示意图,也来了兴致,凑过去小声问:“师兄,你画的这个陶罐,是不是我们下午准备的那个呀?” 张思贞侧过头,对她笑了笑:“是呀,这样画下来,以后我们再炮制的时候,一看就知道该用什么器具了。” 林小婉点点头,眼睛亮晶晶的:“师兄你画得真好看,我也想画!”
张思贞把笔递给她:“那你试试,在旁边画个荷叶吧,蒸制的时候还要用到呢。” 林小婉接过笔,小心翼翼地蘸了点墨汁,在宣纸的空白处画了起来。她的小手握着笔,有些不稳,画出来的荷叶边缘歪歪扭扭的,却也有模有样。张思贞在一旁耐心指导:“荷叶的叶脉要画得细一点,这样才像真的。” 林小婉听着,慢慢调整着笔锋,虽然画得不算精致,却格外认真。
苏瑶站在一旁看着他们,心里满是欣慰。她想起自己小时候,师父也是这样手把手地教她写字、画药材图谱,那时候的她,也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