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最好的药方(2 / 3)

加入书签

动着褐色的药汤,甘草的甜香漫过整条街巷,像给苦日子撒了把糖。

药柜第三层的抽屉里,还锁着师祖爷的甘草罐。林小婉跟着苏瑶打开时,一股温润的甜香扑面而来,罐底刻着个 \"柔\" 字,与莲心罐的 \"韧\" 字恰好成对。\"你师祖爷说,甘草是药里的君子。\" 苏瑶抓起一把甘草片,琥珀色的切片上还留着细密的纹路,\"不抢别的药的风头,却能把苦药的性子磨得温和些。\" 她忽然指着切片边缘的小缺口,\"这些都是当年他用手掰的,说刀切的太齐整,少了点人气。\"

林小婉想起去年冬天,有个流浪汉在药铺门口冻得发抖,苏瑶给他煮的姜汤里,就放了大把甘草。\"苏姐不怕把他惯坏吗?\" 当时她这样问,苏瑶却指着药圃里的莲:\"你看莲茎上的刺,是为了护着花,不是为了扎人。行医人的心,硬气是刺,软肠是莲,得护着人,不是拒人千里。\" 后来那流浪汉送来半袋野栗子,说在山里采的,\"甜的,配得上陈大夫的甘草\"。

处方集里夹着张老照片,师祖爷站在药铺门口,怀里抱着个病愈的孩童,手里还攥着包甘草。照片背面的字迹已经模糊,却能辨认出 \"莲心苦,甘草甜,掺在一起才是人间味\"。苏瑶说,师祖爷晚年时总对着这张照片发呆,说当年那个孩童后来成了走方郎中,给穷人看病时,也总往药里多放甘草,\"这就像莲心落进泥里,总能长出新的莲\"。

药壶里的水开了,苏瑶把甘草与莲心一起放进去。褐色的莲心与琥珀色的甘草在沸水里翻滚,苦香与甜香缠成一团,像师祖爷说的硬气与软肠,在光阴里互相迁就。\"你看这药,\" 她用银铲轻轻搅动,红绳在水面晃出细碎的影,\"莲心的硬气能治病根,甘草的软肠能慰人心,少了谁都不行。\"

林小婉捧着刚沏好的药茶,看着杯底沉落的莲心与舒展的甘草,忽然懂得师祖爷的傻 —— 那不是不懂计较,是把体恤藏在了药香里;不是没有硬气,是把软肠融在了苦甜中。就像这杯茶,苦里有治病的劲,甜里有暖人的心,像所有真正的医者,一半是莲心的坚韧,一半是甘草的温厚,在疾苦里熬出暖,在硬气里藏着柔,给这人间留着最妥帖的分寸。

药柜上的薄荷被月光镀了层银边,叶片上的绒毛清晰可见,林小婉伸手碰了碰,指尖立刻沾了层清凉,像触到了师祖母绣帕上未干的露水。她忽然想起自己初学磨玉时的模样,握着刻刀的手总抖,把块好好的雪莲玉料磨得坑坑洼洼。苏瑶那时就把这盆薄荷摆在她手边:\"你看这薄荷,天越热长得越旺,从不急着开花,却把清凉藏得扎实。\"

磨玉的砂轮机还放在窗台下,砂轮片上的纹路被磨得浅了,却仍能看出当年的笨拙痕迹。林小婉记得苏瑶教她的第一句话:\"玉有玉的性子,你得顺着它磨,不能逼着它成形。\" 就像那回她想把块带杂质的玉料磨成完美的莲纹,苏瑶却让她把杂质留着:\"这是玉在山里带的记,磨掉了就没魂了。\" 后来那块玉被雕成了莲心,杂质恰好成了胚芽的白点,像把光阴的秘密藏在了最深处。

薄荷的清香混着药香漫过来,林小婉忽然想起莲池里的事。春末时莲刚抽芽,细小的叶片浮在水面,像被风吹皱的绿纸,谁也想不到夏末会撑起大片浓荫。张奶奶总说:\"莲是最懂等的,它知道什么时候该藏在水里,什么时候该露出水面。\" 去年暴雨冲坏了池埂,莲茎被打断了不少,可没过多久,断茎处又冒出新的嫩芽,贴着水面悄悄生长,像从不着急证明自己,却在不经意间铺满了整个池塘。

砂轮机旁的木盒里,装着林小婉磨坏的第一块玉。边角处的裂痕像极了莲茎的断口,她本想扔掉,苏瑶却捡回来,用红绳系着挂在药柜上:\"磨坏的玉也是玉,就像做错的事也是日子,得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