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药香如故(2 / 3)

加入书签

,防风五钱,生姜两片...\"

\"防风用量比荆芥大。\"思贞立刻发现。

\"不错。\"苏瑶解释道,\"风寒初起,本应以荆芥为君发散表邪。但这方子针对的是已经深重的风寒,防风辛温发散力更强,还能胜湿止痛,所以为君药。而当归...\"

\"当归补血活血!\"思贞眼睛一亮,\"师祖是用它来调和营卫,防止发散太过伤及阴血!\"

苏瑶满意地笑了:\"正是如此。你师祖用药讲究'留人治病',无论怎么发散表邪,都不忘固护根本。所以他特意把当归放在最后,提醒我们发散之余莫忘补益。\"

思贞突然觉得手中的药方沉甸甸的,这薄薄一张纸上凝聚的不仅是几味药材,更是师祖一生的智慧。

\"师父,我能抄录一份吗?\"思贞恳切地问。

苏瑶起身走向里屋:\"不必抄录,这本就该传给你。\"她从里屋捧出一个红木匣子,匣子表面雕刻着精美的灵芝纹样。

思贞屏住呼吸,看着苏瑶打开匣子。里面整整齐齐地叠放着一摞药方,每一张都用薄如蝉翼的宣纸书写,边缘泛黄但保存完好。

\"这是...\"思贞的声音微微发颤。

\"你师祖留下的全部药方。\"苏瑶轻轻抚摸着那些纸张,\"一共六十八张,每一张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今天,我把它们正式传给你。\"

思贞的手悬在半空,不敢去接。\"师父,这太贵重了...\"

\"贵重的东西才要传给值得的人。\"苏瑶坚定地说,\"你跟着我学了七年,从辨认草药到切脉诊病,我都看在眼里。你天生就是该吃这碗饭的人。\"

思贞的眼睛湿润了。她小心翼翼地接过木匣,感觉像是接过了百年的传承。\"师父,我...\"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和婴儿的啼哭声。一个年轻妇人抱着孩子冲进医馆,满脸惊慌:\"大夫!救命啊!我家孩子烧得厉害!\"

苏瑶和思贞同时站起身。思贞迅速将木匣放在案几上,快步走向那位母亲。孩子约莫一岁大,面色潮红,呼吸急促,哭声嘶哑。

思贞伸手探了探孩子的额头,烫得吓人。\"什么时候开始发热的?\"她一边问,一边示意妇人坐下。

\"昨、昨晚开始的,\"妇人带着哭腔说,\"一开始只是有点热,我给他擦了身子,以为能好。谁知道今早更厉害了,连奶都不肯吃...\"

苏瑶已经取来了脉枕。思贞将孩子的小手腕放在脉枕上,三指轻轻搭上。孩子的脉象浮数有力,像是风寒化热的征象。

思贞抬头看向苏瑶:\"师父,像是外感风寒,郁而化热...\"

苏瑶微微点头:\"你看怎么处理?\"

思贞的脑海中闪过刚才看过的师祖药方。她深吸一口气:\"当以辛凉解表为主,但孩子太小,剂量要轻。可以用金银花、连翘...\"

\"加上一味竹叶。\"苏瑶补充道,\"清热而不伤正。\"

思贞眼前一亮:\"对!再加一点点薄荷,助其发散表邪!\"

苏瑶赞许地笑了笑:\"去吧,按你说的配药。我去熬些温水,给孩子擦身降温。\"

思贞快步走向药柜,心中默念着药方配比。她的手在药屉间穿梭,动作熟练而精准。取药时,她不经意瞥见了案几上的红木匣子,那些泛黄的药方静静地躺在里面,仿佛师祖正在看着她。

称药时,思贞发现药柜角落里放着一把小小的铜秤,那是师祖当年用过的。她小心翼翼地取出来,铜秤表面已经氧化发黑,但刻度依然清晰。当她翻过秤盘时,发现底部刻着四个小字:医者仁心。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