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截然不同(2 / 3)
纹路比玉盒上的莲纹更细,像用发丝勒出来的。
苏瑶点头,指尖轻轻掂起银匙。银器碰着玉盒,发出叮的一声轻响,像檐角的风铃被晨露打湿了。“你看这镂空的地方,像不像甘草的须子?他说银能试毒,刻成草药的模样,配药时看着也亲近。” 她将银匙递到林小婉面前,“来,试试?”
林小婉的指尖刚碰到银匙,就被那冰凉激得缩了下,随即又稳稳握住。银匙的弧度正好贴合她的掌心,像是天生就该被她握着。她学着苏瑶的样子轻轻掂了掂,忽然觉得这小小的银器竟有些沉 —— 不是分量沉,是心里那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像揣了颗刚从土里刨出来的山药蛋,实诚得让人踏实。
“明日练配药时,就用它盛荆芥。” 苏瑶看着她握匙的模样,眼里的笑意漫了出来,“记得先浸甘草水,你师祖爷说过,草木也怕生分,用熟了的家伙什儿,配出来的药才温厚。”
张思贞的指尖跟着那晃动的玉坠轻轻抬了抬,像是怕碰碎了这细碎的灵动。她的睫毛在林小婉发顶投下浅影,鼻尖萦绕着师妹发间淡淡的皂角香,混着锦缎上经年累月浸着的药气,酿成一种清醇的暖。
“锁绣最费眼神了。” 她指尖沿着莲瓣边缘的针脚慢慢划,“我娘说,从前绣嫁妆的姑娘,绣到锁绣时都要在窗台上摆盆薄荷,盯着银线久了,看一眼绿叶能润润眼。” 话刚说完,就见林小婉手背上的银影忽然颤了颤,原是那药杵玉坠晃到了灯光前,在锦缎上投下芝麻大的暗影,倒真像有人在轻轻捣药。
苏瑶正用指尖捻起那根细银链,链环相碰发出碎玉般的轻响:“这银链是后来接的。你师祖爷晚年手抖,握不住银匙,就请银匠接了链子缠在腕上。” 她将银链往林小婉腕间绕了半圈,冰凉的银环贴着肌肤,倒比腕间的玉镯更让人警醒,“他说医者到老都不能松了手上的准头,哪怕手抖得像秋风里的芦杆,也得让银匙认得主。”
张思贞忽然想起去年冬夜,见师父对着师祖爷的手札落泪。泛黄的纸页上有几处墨痕洇得极深,想来是落笔时手不稳,晕开的墨团倒像极了药圃里的蒲公英。那时她不懂,只当是师父念旧,此刻望着银链上晃悠的药杵玉坠,忽然明白那手札里藏着的,原是比药香更绵长的执着。
“这玉坠的纹路……” 她凑近了些,看清玉杵上的刻痕不是光滑的,而是布满细密的竖纹,像被无数次研磨过的药臼内壁,“倒像是真的药杵。”
“本就是用旧药杵的边角料雕的。” 苏瑶的指尖摩挲着玉坠,那温润的触感里仿佛还留着研磨草药的温度,“你师祖爷用了三十年的药杵裂了,他舍不得丢,就请玉雕师傅剜了这小坠子。说草木的魂灵渗在木头里,雕成玉坠跟着银匙,配药时也能多几分底气。”
林小婉忽然握紧了银匙,手背上的银影跟着一缩,倒像受惊的小兽。她低头看那药杵玉坠在自己掌心晃,忽然觉得这冰凉的银器和温润的玉坠,竟比话本里的神兵利器更让人安心。就像此刻窗外的月光,明明清冷冷的,却能透过窗棂,把屋子里的药香、绣纹、银影都裹成一团暖。
“师姐你看。” 她忽然将银匙微微倾斜,暖黄的灯光从镂空处漏得更急,在手背上织成一张细碎的网,“像不像药圃里的露水落在草叶上?”
张思贞顺着她的手看去,果然见那些晃动的光斑像极了清晨的露水,在林小婉的手背上轻轻滚动。她忽然想起小时候跟着师祖爷采朝露,老人的手布满老茧,却能稳稳托着青瓷碗,让最娇嫩的花瓣上的露水都乖乖落进碗里。那时她不懂,为何要费这般功夫取露水制药,此刻望着银匙漏下的光,忽然懂得那露水里盛着的,原是医者对草木最虔诚的心意。
苏瑶将盒盖又推回半寸,让月光也能落进锦缎。银线绣的莲瓣在月光与灯光交织处,一半泛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