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寻找根源(2 / 3)

加入书签

师判断病情的重要依据。舌苔厚腻,尤其是白腻,多提示体内有痰湿。这种情况下,患者常伴有身体困重、食欲不振、大便黏腻等症状。而舌苔发黄,尤其是黄腻,往往意味着体内有湿热。这种情况下,患者常伴有口干口苦、小便短赤、大便燥结等症状。眼神的变化,也能反映身体的状况。眼神涣散,可能是心神不宁或气血不足的表现。这种情况下,患者常伴有失眠多梦、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而眼神炯炯有神,则可能是气血充足、精力充沛的表现。体态的变化,也是中医师观察的重点。体态臃肿,尤其是腹部肥胖,可能是痰湿内盛的表现。这种情况下,患者常伴有身体困重、行动迟缓、食欲不振等症状。而体态消瘦,尤其是肌肉松软,可能是气血两虚或脾胃虚弱的表现。这种情况下,患者常伴有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症状。通过这些外在的表现,中医师能够初步判断你的身体状态,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这就是中医的‘望诊’,也是中医历经千年,依然熠熠生辉的原因所在。”

苏瑶目光中透出一丝赞许,说道:“闻诊也大有学问,一方面是听你说话的声音、咳嗽的声音、呼吸的声音等,从声音的强弱、音色、节律等,能判断出肺气是否顺畅,是否有痰湿阻滞等情况。另一方面,还会闻你身体散发出来的气味,比如口气重,可能肠胃有积热;身体有腐臭味,也许是体内有痈疽等病症。比如,说话声音低微,可能是气虚的表现。这种情况下,患者常伴有乏力、气短、懒言等症状。而说话声音洪亮,可能是气盛的表现。这种情况下,患者常伴有急躁易怒、面红目赤等症状。咳嗽的声音,也是中医师判断病情的重要依据。咳嗽声重浊,可能是痰湿阻肺的表现。这种情况下,患者常伴有痰多、胸闷、食欲不振等症状。而咳嗽声嘶哑,可能是肺阴不足的表现。这种情况下,患者常伴有口干咽燥、盗汗、失眠等症状。呼吸的声音,也能反映身体的状况。呼吸急促,可能是肺气壅滞的表现。这种情况下,患者常伴有胸闷、气短、咳嗽等症状。而呼吸微弱,可能是肺气虚弱的表现。这种情况下,患者常伴有乏力、气短、懒言等症状。身体散发出来的气味,也是中医师观察的重点。口气重,可能是肠胃有积热的表现。这种情况下,患者常伴有口干口苦、大便燥结、小便短赤等症状。而身体有腐臭味,也许是体内有痈疽等病症。这种情况下,患者常伴有局部红肿热痛、发热、乏力等症状。”

“问诊就更关键了,中医师会像一位耐心的倾听者,详细询问你的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症状是怎么发展变化的,有没有什么诱发因素,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如何,既往有没有什么病史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问题,实则能为诊断提供重要线索。比如,有些患者头痛,中医师会问头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突然发作还是逐渐加重的,是持续性疼痛还是间歇性疼痛,疼痛的部位在哪里,有没有伴随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这些问题的答案,能够帮助中医师判断头痛的病因,是外感风寒,还是肝火上炎,或是气血亏虚。再比如,有些患者咳嗽,中医师会问咳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白天咳得厉害还是晚上咳得厉害,是干咳还是有痰,痰的颜色、质地、量如何,有没有伴随其他症状,如发热、胸痛、气短等。这些问题的答案,能够帮助中医师判断咳嗽的病因,是风寒袭肺,还是风热犯肺,或是痰湿阻肺。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也是中医师询问的重点。比如,有些患者食欲不振,中医师会问是最近才出现的,还是长期存在的,是吃不下饭,还是吃了不消化,有没有伴随其他症状,如胃脘胀满、恶心、呕吐等。这些问题的答案,能够帮助中医师判断食欲不振的病因,是脾胃虚弱,还是肝气郁结,或是湿热内蕴。既往病史,也是中医师询问的重要内容。比如,有些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中医师会问是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