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诸阳之会(2 / 3)

加入书签

” 苏瑶不紧不慢地接着说:“这是讲邪气入侵人体的途径。当人在虚弱、用力或者饮食出汗后,毛孔张开,邪气就容易乘虚而入。如果邪气从面部侵入,就会沿着阳明经往下走;从项部侵入,就会沿着太阳经下行;从脸颊侵入,就会沿着少阳经影响身体。要是邪气侵入胸部、背部或者两胁,也会影响相应的经络。所以,我们日常养生要注意保暖,避免在身体虚弱时受邪。”

她微微停顿了一下,像是在整理思绪,随后继续有条不紊地说道:“至于‘中于面’‘中于项’这些专业说法,在中医理论体系里,其实所讲的是外邪侵入人体的具体路径。这里的‘中’,并非是中间的意思,而是有着‘侵袭’的含义。就拿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情况来说,倘若外邪从面部侵入人体,面部对应着阳明经,它便会顺着阳明经的走向,逐步往下行进。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阳明经如同一条人体内部的通道,外邪一旦从面部这个入口进入,就会沿着这条通道一路深入。同理,要是外邪是从后颈这个部位侵入,后颈与太阳经紧密相连,外邪就会沿着太阳经往下走。太阳经在人体的运行路线有着独特的轨迹,外邪就如同闯入了一条特定的轨道,只能沿着这条轨道前行。还有一种情况,如果外邪从脸颊侵入,脸颊与少阳经相关联,外邪就会沿着少阳经的走向向下蔓延。不同的侵入路径,会对人体不同的脏腑产生影响。脏腑在人体中各司其职,就像一个精密运转的工厂,各个脏腑有着不同的功能。而外邪沿着不同路径入侵后,会干扰相应脏腑的正常运作,进而引发各种各样不同的症状,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崔婉微微皱起眉头,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好奇,轻声问道:“原来如此。那‘膺背两胁’又是指什么呢?”

苏瑶闻言,神色认真,抬手比划着解释道:“‘膺’指的就是胸部,大家平日里所说的胸口部位便是。‘背’自然是背部,从脖颈下方一直延伸到腰部的这片区域。‘两胁’则是身体两侧的肋骨区域,用手摸摸身体两侧,能感受到肋骨的地方就是了。这些部位也都有经络分布,像胸部,有任脉贯穿其中,任脉在中医理论里极为重要,对人体的阴经气血有着调节作用。背部则有督脉,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有着‘阳脉之海’的称号。身体两侧分布着肝胆经,与肝脏和胆囊紧密相连。要是外邪从这些部位侵入人体,就会顺着相应的经络一路传导,进而影响到脏腑功能,使身体出现各种不适。”

崔婉听后,眼睛突然一亮,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不禁感慨道:“难怪中医总是强调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脖子、肩膀和背部这些地方。原来是因为这些部位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一旦外邪入侵,就可能顺着经络影响脏腑,怪不得要格外小心呢。”

苏瑶赞许地点头,眼中闪烁着对中医智慧的热爱与敬仰:“没错,中医讲究‘未病先防’,意思是在疾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要提前预防。比如,冬天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脖子和背部,因为这两个部位是风寒最容易侵袭的地方;夏天虽然炎热,但也不能过度贪凉,避免直接吹风或长时间待在阴凉场所里,否则容易导致寒气入体,引发各种不适。”

崔婉听得入神,眉头微微舒展,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她感慨道:“听你这么一说,我才发现中医的理论真的很深奥,但也非常实用。以前总觉得这些是玄学,现在才发现,它其实是在教我们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中医不仅仅是治病,更是一种生活哲学。”

苏瑶笑着回应,语气温和而坚定:“是啊,中医的理论体系虽然复杂,但它的核心思想其实很简单,就是顺应自然,保持身体的平衡。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和实践,就能从中受益。比如,春天要顺应生发的自然规律,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帮助身体排毒;秋天则要注重养肺,多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