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崔婉的感悟(2 / 3)

加入书签

帝内经》。她看着崔婉那清澈的眼睛,坐在桌前继续说道:“没错,书中还提到‘治病必求于本’,意思是治疗疾病要找到根本原因,而不是仅仅缓解表面的症状。比如,一个人经常头痛,可能并不是头部本身的问题,而是气血不足、肝火旺盛或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因此,治疗时要从整体出发,调理气血、平衡阴阳,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苏瑶的语气温和而坚定,仿佛每一个字都带着千年的智慧。她轻轻翻开桌上的《黄帝内经》,指尖在书页上轻轻划过,继续说道:“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此,治疗疾病时,不能只盯着局部的症状,而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疾病的根源。”

她抬起头,目光温和地看向崔婉,问道:“你还记得我之前提到的‘阴阳平衡’吗?其实,阴阳不仅仅是中医的理论基础,更是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的核心思想。比如,一个人如果经常感到疲劳、手脚冰凉,可能是阳气不足;而如果经常烦躁、口干舌燥,则可能是阴液不足。治疗时,就要根据这些表现,判断是阴虚还是阳虚,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理。”

崔婉认真地点点头,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苏瑶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再举个例子,比如一个人经常失眠,表面上看是睡眠问题,但实际上可能是心火旺盛、肝郁气滞或脾胃不和引起的。如果只是用安眠药强行让人入睡,虽然短期内有效,但长期来看,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相反,如果从调理心火、疏肝理气或健脾和胃入手,才能真正改善失眠的状况。”

她顿了顿,语气中带着几分深意:“中医的

治疗,就像是在解开一个复杂的结。你不能只盯着结的表面,而是要找到结的源头,慢慢梳理,才能真正解开它。这就是‘治病必求于本’的意义。”

崔婉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轻声说道:“原来如此,难怪中医总是强调辨证施治,而不是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她的声音轻柔,却带着一种豁然开朗的明悟,仿佛一层薄雾被轻轻拨开,露出了清晰的路径。

她微微低头,目光落在桌上的《黄帝内经》上,指尖轻轻抚过书页,仿佛在感受那些古老文字背后的智慧。片刻后,她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继续说道:“我以前总觉得,治病就是要对症下药,哪里不舒服就治哪里。但现在才明白,原来症状只是表象,真正的病因可能隐藏在更深的地方。就像一棵树,叶子枯黄了,问题可能并不在叶子本身,而是根部的养分不足,或者土壤的环境出了问题。”

苏瑶微笑着点头,眼中带着赞许:“你说得对。中医的辨证施治,正是基于这种整体观念。它不仅仅关注疾病的表象,更注重探寻疾病的根源。比如,同样是咳嗽,有的人是因为肺热,有的人是因为肺寒,还有的人是因为脾虚生痰。如果不分清楚病因,只是简单地止咳,反而可能让病情加重。”

崔婉认真地点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这让我想到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有时候,我们遇到问题,总是急于解决表面的矛盾,却忽略了问题的本质。比如,工作中感到疲惫,可能并不是因为任务太多,而是因为心态没有调整好,或者生活节奏失衡。如果只是硬撑着完成任务,而不去调整自己的状态,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苏瑶轻轻笑了笑,语气温和而深邃:“你说得很对。中医的智慧,不仅仅适用于治病,也适用于生活。它教会我们,看待问题要全面,解决问题要深入。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都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调整,才能找到真正的平衡。”

崔婉的目光再次落在窗外的秋叶上,微风拂过,树叶轻轻摇曳,仿佛在回应她的思绪。她轻声说道:“看来,中医不仅仅是一门医学,更是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