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清田好比抄家,厘金好像放血,(3 / 4)
动”。更有传言,朝廷正秘密联络四川巡抚,准备组建“川黔协防军”,名为共御苗乱,实则监视镇南王府一举一动。
杨嗣昌连夜求见朱求桂,将信呈上。烛光摇曳中,朱求桂面色铁青,久久不语。
“王爷,不能再等了。”杨嗣昌低声道,“朝廷一日未信您,您便一日不得安枕。若待其部署完成,内外夹击,悔之晚矣。”
“你要我造反?”朱求桂冷冷反问。
“非反也,乃自固。”杨嗣昌正色道,“王爷可以上表陈情,称‘川黔初定,百废待兴,臣愿效忠陛下,留镇边陲,不敢归朝’。同时加紧练兵,扩军至五万,控扼长江上游;再遣使联络湖广、江西几位失意宗室,结成同盟。只要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朝廷便只能默认现状。”
朱求桂踱步良久,忽而冷笑:“你说得轻巧。可若我真成了‘尾大不掉’,岂不正是他们最怕的模样?到那时,哪怕我不动一兵一卒,也会有人说我要谋逆。”
“那就让他们说去!”门外忽然响起一声洪亮回应。覃磊绍大步走入,铠甲未卸,脸上犹带风尘,“王爷,咱们从太原一路杀到这里,靠的是什么?不是圣旨,不是仁义,是刀!是血!是弟兄们的命!现在有人想让我们乖乖回去当猪狗,您答应吗?”
身后跟进十余名年轻宗将,皆是当年校场首批募兵,如今已是军中骨干。他们齐刷刷单膝跪地:“请王爷决断!我等愿生死相随!”
朱求桂看着这些熟悉的脸庞??有的缺了耳朵,有的断了手指,都是战场上拼出来的功臣。他忽然觉得眼眶发热。
次日,他亲撰《谢恩疏》,遣使快马送往京城。文中极尽谦卑,称“微臣幸赖天威,剿灭叛逆,实不敢居功。然川黔残破,民生凋敝,若臣骤然离任,恐前功尽弃。恳请陛下允臣暂留地方,料理善后,待三年之后,政通人和,再乞骸骨归乡,终老林泉”。
与此同时,一道绝密军令下达讲武堂:即日起,秘密训练“飞鹰营”三千人,全员精选宗室子弟,配备最新火铳与骑兵装备,直属王府,不录军籍;另在遵义、铜仁两地暗中建造兵工厂,仿制西洋红夷大炮,储备火药十万斤。
冬至那日,贵阳举行祭天大典。朱求桂身穿亲王礼服,率百官登坛焚香。当他念完祝文,忽然天空裂开一道缝隙,霞光万丈,竟现“紫气东来”奇景。百姓纷纷跪拜,称“王爷得天眷佑”。
唯有魏忠贤派来的监军太监站在角落,脸色阴沉如铁。
年后正月,北京回信抵达:皇帝准其所请,允许暂留镇守,但“不得擅自调动超过三千兵马”,并派遣两名御史赴贵阳“巡查民政”。
朱求桂笑纳诏书,设宴款待使者。席间谈笑风生,赠金玉古玩无数。待使者离去,他转身便下令:“即刻关闭川黔所有驿站,凡未经王府许可,不得传递任何官方文书。另派兵控制御史行辕,名为保护,实则软禁。”
杨嗣昌叹道:“王爷,此举形同割据矣。”
朱求桂望着窗外春雪初融,轻声道:“我不是要割据,我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