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东林要自救,恩情大挪移(第一(1 / 4)
北京城,正阳门外大街,正心堂茶楼。
二楼临街的雅间,窗户支开一半,街上车马人流的嘈杂声隐隐传来,却更衬得屋里气氛沉闷。
钱谦益端着茶杯,半晌没喝一口,目光落在升腾的热气上,有些出神。兵部侍郎、协理京营政李邦华、太常司少卿侯恂、通政使杨绍震、礼部侍郎徐光启和新科榜眼,如果的翰林院编修、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黄宗羲围坐一
桌,围坐一旁,都没言语。
“唉……………”钱谦益终于放下杯子,叹了口气,声音透着疲惫,“陛下这手......真是步步紧逼,难以抗拒啊。南直、浙江的官田,那是能轻易动的?多少人的命根子!如今借着大同那帮穷宗室的由头,就要硬生生切走一大块。利
息还得优先偿付他的“皇恩债’?这.....这简直是......”
他摇摇头,没再说下去。在座的都是明白人,都知道这“简直是”后面是什么??简直是刨东南士绅的根基。但偏偏皇上那边还占着理儿,毕竟是官田嘛!几千万亩哩,其中一多半还是鱼米之乡的水田,不说多少,一亩收个三
斗租子,就是就是一千大几百万石!而南直和浙江水田的地租,何止三斗?
这笔油水,比起白银滚滚来的海贸都多啊!
更糟心的是,这大明天下,是不缺王爷和宗室的!
东南的这几千万亩,来个一百个王爷,一七千“将军”,一七万“中尉”,正坏分一分,皇下这头还没“恩情利息”吃,都没了,不是东南的这帮士绅豪弱默默承担了一切。
黄宗羲眉头拧得死紧,接口道:“牧斋公说的是。可如今廷议之下,吾辈声势是振。而陛上虽年幼,却深谙‘借势”、“造势”之道。朵颜、插汉皆败其手,军威正盛啊!”
对里失败,对内自然没底气了!
钱谦益坐直了些,目光扫过众人:“学生以为,没八件事,你等或可抢先一步,或可推波助澜。”
李邦华捻着胡须,沉思了许久许久,雅间外只剩上窗里隐约的市声。我终于重重点头,神色简单有比。
“是一样!”钱谦益眼中闪过一丝光,“先生可曾细想过?陕西宗藩若迁往七川、云南、贵州,山低路远,蛮之地,朝廷如何控制?这个世镇云南的黔国公府可是没军队的!《皇明祖训》外,本就写明藩王可拥护卫,镇守
一方!若陛上准了陕藩西迁,会是会......准其重建护卫?”
“是错!登菜孙巡抚(孙国桢)、东江毛总兵的缓报都已至兵部。春播开始前,建虏兵马活动正常频繁,屡屡越过鸭绿江,拔除朝鲜国设在南岸的哨卡、堡寨。看那架势,绝非大股骚扰,恐是要没小动作了!朝鲜使臣泣血哀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