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无冕西王三(2 / 4)
军主力向塘州进军!”
杨威高声领命:“得令!”
随后便转身返回战车营,此次出征的艮军共近四千人,除了三千原部骑兵,还包括特种战车营及部分步兵,阵容齐整,气势如虹,一个时辰后,艮军准时出征。
营州城内,马蹄声、角号声、战车轱辘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百姓们听到动静,以为是鞑子来攻城,纷纷惊慌失措地关上家门,不少青壮年还拿起锄头、菜刀等武器跑到街上,想要保卫家园。
张定理早已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提前安排了数十名衙吏在街头维持秩序,见到百姓聚集,衙吏们立刻高声解释:“大家莫慌!是艮军出征去收复塘州,不是鞑子来犯!”
百姓们这才放下心来,渐渐散去,只是仍有不少人站在门口,望着艮军出征的方向,眼神中满是期盼与敬畏。
艮军离开后,营州城内仅剩下谭威的五百亲卫负责守卫,杜风正安排好军情营的探报任务后,心中始终惦记着谭威的安危,便急匆匆赶往道衙。
此时的谭威正坐在中院的鸽笼旁晒太阳,冬日的阳光温暖柔和,洒在他身上,驱散了些许寒意,他手中拿着一封密信,正仔细阅读,这是“长频三号”信鸽送来的英娘密信,信上的内容全是汉语拼音,除了他与英娘,旁人根本看不懂。
此前谭威曾用密信给英娘写过情诗,“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深情让英娘深受感动。
自那以后,英娘便迷上了这种“长频”信鸽传书的方式,特意从莱州买来十几只品种优良的信鸽,时常给谭威传些自己写的情诗。
没想到,英娘反倒成了谭威的“情诗启蒙老师”,在她的影响下,谭威读古诗的兴趣愈发浓厚,不仅能准确理解诗中的意境,还能随口吟诵几句,读古诗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他看着信中英娘用拼音写下的诗句,嘴角忍不住微微轻笑,心中满是温馨,捧着英娘的情诗密信,逐字逐句地读着。
信中的诗句虽没有华丽的辞藻,文笔也略显稚嫩,甚至有些语句稍显笨拙,但字里行间都透着真切的思念与牵挂,像一股暖流缓缓淌进他的心里。
可这份温暖很快便被一丝惭愧取代,他想起此刻正在内院养胎的穆莱,想起自己未能完全坦诚穆莱的存在,更因穆莱怀着身孕却仍对自己毫无保留而心生愧疚。
他轻轻摩挲着信纸,心中暗叹:两份深情,皆是重负,唯有尽力周全,才能不负她们。
正思忖间,“扑棱棱”一阵翅膀扇动声传来,“长频二号”信鸽落在鸽笼旁的横杆上,脚上系着另一封密信。
谭威连忙取下,拆开一看,是英娘发来的正事密报。
信中告知,已按照此前商议的计划成立孟家商铺,由孟庆合担任掌柜,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完成,即将开门营业。
英娘在信中解释,她担心安盛独自掌控孙家商铺日久生变,恰好借着禁卫军攻下澄州、商业格局变动之机,抽调了部分资金与得力人手,依照孙家商铺的经营模式组建了这家新铺,既能分散风险,又能拓展业务范围。
谭威看完,忍不住暗自赞许,英娘不仅心思细腻,更能抓住时机果断行动,这份商业头脑与魄力,着实难得。
他将两封密信小心收好,重新坐回阳光下,冬日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枝叶,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温暖而惬意。
可这份宁静并未持续太久,思念便如潮水般涌来,自上次分别至今已有一年,两人却只能靠信鸽传书寄托思念,这种相隔千里的滋味,让他不由得联想到现代社会那些因工作分居两地的夫妻,心中满是无奈。
接着他又想起了儿子谭慈烨,不知道孩子是否又长高了,有没有好好读书习武,在崇祯身边长大是否会被感化教育,若今后自己一朝翻覆,儿子是否会有枭雄
↑返回顶部↑